每逢岁末年初,总有“买、买、买”的理由,比如“发年终奖了”“新年涨工资了”“就要过年了”“到处都在打折”……然而,时下有一群白领却反潮流,做起减法,不是“买”而是“扔”,将过去一年中,家中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有钱不任性”,“ 过起极简主义生活。
从“剁手族”到“断舍离”200多件衣物变33件
“每次看到打折商品都有买的冲动,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结果买了一堆没用的或者极少使用的东西。”32岁的范小姐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剁手族”,但买得越多烦恼越多:买了一件喜欢的衣服,回家却发现相似风格的已有3件;重要场合想找一件合适的衣着,却怎么也找不到。半个月前,范小姐偶然参加了豆瓣网上一个“断离舍”小组,被这种主张简约、清爽、节制,反对冗繁、奢靡和浪费的生活理念深深打动。
范小姐把自己200多件衣物分成大类,再根据新旧喜好程度进行取舍,冬装中只留下少而精的33件,“舍掉”的部分被她打包,其中一部分捐出。
囤物控变身跟旧物告别给心灵减压
除了衣物,一些极简生活的支持者开始跟生活中的种种旧物说再见。28岁的赵小姐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断舍离”历程已经6个月,共写了237篇手记。前任恋人的旧衬衫、中学时代囤积的笔记本、便利店的免费筷子、从未使用但因为是生日礼物一直收藏的小礼品……赵小姐是个恋旧的人,也是个“囤物控”,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有的已经跟随她搬家多次,总是舍不得扔。
但最近的6个月里,她几乎每天都跟一件旧物告别,有些放到朋友圈里被抢掉,有的挂在网上出售,有的捐赠给有需要的人。“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整理内心的破烂儿。”赵小姐告诉记者,从过度囤积到简约,从混乱随性到整洁,开始做减法之后,生活也显得简单,感觉自己内心也慢慢放轻松。
回归简单平淡折射生存智慧
“用一支好用的钢笔,替代堆积如山的中性笔;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精简银行卡,仅保留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关于“断舍离”理念的书籍热销,论坛上专门的兴趣小组也多。
其实“断舍离”只是整理学的概念创新。比如说不要把家里都塞满,消费上不要乱买不必要的东西,抛弃杂念,对物的世界断然放下。心理咨询师指出,“断舍离”是扔东西,但又不是简单的扔东西。除了家居物品整理,还可以用在身体上、心灵上。如断是减肥,舍是排毒,离是新陈代谢。每个人的“断舍离”方式不一样,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80后”租深山老宅开始“诗意地生活”
这两天,一篇名为《2014借山而居》的帖子在一些朋友圈不断刷屏。这篇写于1月2日的帖子已有10万以上的阅读率,4000多人点赞,青年画家、诗人冬子就这样进入大众的视野。1987年出生的冬子(张冬)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在终南山花4000元租下一处废弃老宅,使用权是20年。
“终南山的云彩,不但可以盖宫殿,还可以揪一块,嚼着吃。”可能是诗人的禀赋,让冬子的文字有着诗一样的语感。在这处老宅中,冬子自己动手,拆房、搬砖、挖地基、刷墙、铺地、吊顶,尽管手上磨出了水泡,他坚持亲力亲为、乐在其中。“返璞归真,‘返’字是价值的体现,‘真’的程度决定价值的高度。”《2014借山而居》这篇图文配合的文字之所以吸引人,也在于文字和图片中隐藏着冬子对美的理解。
更令人羡慕的是,整个院子租金加上冬子所有的家当和收拾屋子的钱,也不过花了一万多元钱。“事实证明,有个家有个院子,还有一个桃花源,并没有那么难。”相信冬子的这句话击中了很多人。
当记者与冬子联系时,他并不愿多说:“我不是怕,靠诗和画赢得尊重才是痛快的,靠抖生活,那是个坑,不仅被人诟病,自己也会恶心,一不小心就会沦为心灵鸡汤、终南捷径之三流角色。”冬子强调自己不是隐居,“隐居帽子太大了,我头小”。
来源:新华网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