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日计罚”、拍照取证、直升机巡查……入秋一个月来,上海进一步提升“战霾”警戒水平。记者昨天获悉,一系列新的执法治理手段开始在申城实施。
从10月1日起,《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这一环保法规的严厉程度不仅是上海“史上最严”,也超越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该《条例》首次确立了“按日计罚”制度,也就是说,企业排几天黑烟,就会被处以几倍的罚款,最高罚金可能达到《条例》施行之前限额的20倍。近日,松江一企业就收到了本市首张“按日计罚”罚单。由于它在接到第一张处罚文书后又排污三天,环保部门将2.5万元的罚金基数乘以3,连同首次执法的2.5万元罚款,该企业一共被罚10万元。
“按日计罚”制度施行一个多月来,连“老油条”企业都感到了法律的威慑力。据市环保局透露,一家过去一年曾数次被罚的企业已决定彻底关闭高污染锅炉。
新法规不仅显著提高了违法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执法成本,并为一些新执法手段提供了施展的空间。根据该《条例》,对于那些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只要它存在冒黑烟等现象,执法部门无需检测污染浓度,仅靠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就能作为重要的执法证据。据此,市环保局与市公安局近日首次借助警航直升机,在市郊巡查秸秆焚烧行为,一旦发现就可拍照取证,实现了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事实上,在开具本市首张“按日计罚”罚单的执法行动中,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拍照、摄像的取证方式。
依法采取新治理手段的同时,一系列覆盖面更大、力度更强的环保措施也一直在上海推进。今年,市委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年度推进督查重点,市政府将燃煤清洁能源替代列为实事工程,本市主要领导多次部署落实和专题研究。根据市环保局的最新统计,今年通过新能源替代或是直接关停,上海以煤或重油为燃料的高污染锅炉(窑炉)已减少了1000多台;在交通领域,本市在10个月里淘汰了12.9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400余辆;在建设领域,全市有60家混凝土搅拌站进行了绿色环保改造,在各工地累计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系统80余套。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