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永远是学校的根基;教师,永远是学校发展的地基。基础打得牢,育人的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易懂的道理,在上海市宝山区红星小学就是与学校诞生一起持续的“万里长征”。
学校创办于1985年,位于北郊长江路地区的泗塘三村39号。多年来,红星追寻着“教育质量高、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市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秉承“精诚协作、开拓创新、拼搏奉献、与时俱进”的团队作风,形成了奋发向上和追求卓越的红星境界。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办学特色学校、全国少儿读书先进集体、全国科学教育先进集体、国家手球发展先进校、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班级、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校园安全文明校、上海市无烟学校等。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希望工程助教培训基地、华东师大国家级课题研究基地、联合国EPD课题研究成员单位、宝山区第一批干部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近三年来,学校集体获130多项荣誉和成绩,学校教师获150多项荣誉和成绩,学生获500多项荣誉和成绩。1998年以来,学校输送4名校长、书记,培养1名区学科教研员、6名学科带头人、10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卓有成效,提出的培育“智慧型”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为小学教师的提升提供了一条具有科学性和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关注。学校历经30年,走出了具有特色的自培师资发展之路,具体为:2000年前,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元合一”的教师自培发展之路;2005年前,聚焦学习型组织、聚焦实战型课堂、聚焦骨干型领衔的“三聚焦”师资培训校本发展之路;2010年前,走“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三力合一”培育“智慧型”教师团队的培训之路。2011年以来,学校关注教师团队智慧的发挥,研究《现代学校智慧型教师自我修为与支持系统构建》。
“智慧型”教师的培育,体现了红星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时期”解读,表现了红星对现代教师成型的“务实性”探索,形成了红星教师团队的“示范性”风貌。
明晰“三个层次”:“智慧型”教师的心路
“胜任型”的一般教师,“经验型”的成熟教师,“智慧型”的高端教师,可以说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三个阶段”中的“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红星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要经历这样的阶段。
红星提出培育“智慧型”教师,既基于教师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基于教师对自身发展的清晰认知。让教师明白自己的定位、站位和作为是最重要的。
盘点师资现状
红星现有教职员工90人,平均教师年龄为40岁,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51人。大多数处于从“成熟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提升阶段。
学校认为,教龄12—25年之间“成熟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也存在发展瓶颈。职称的满足、经验的相对成熟,他们成为教师群体中的发展滞留的一个群体,职业的兴奋点呈下降趋势。学校通过谈话等方式,发现:教师学历提升得较为快速,本科达标率较高,再加上学校事务性的工作比较繁杂,教师再学习需要感下降,再学习的热情降低;自我发展规划的不明朗,教学的成就感降低,造成现实存在的惰性;班级学生有差距,教师有差距,教师的特色不明显,发展的速度存在不均衡。这群教师的发展有否,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因此,学校管理的视角落在教师的自我修为上,培育“智慧型”教师势在必行。
“智慧型”教师的特质
“成熟型”教师的智慧型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境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专业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把个人生活与教育生活融为一体,职业生活充满自由的幸福和创造的快乐。“智慧型”教师,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具备必要的知识学养与自我认识能力,以及具有教育理念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具有职业感、道德感与师爱的情感智慧,具有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的实践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一个真正的智慧型的教师至少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教师们都是经过师范学院的正规培训,合格进入学校,但个人身上存在“特质”,这些“特质”是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的积极诱导因素。例如: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自我认识,自我规划的不同,“智慧型”教师的特征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
构建教师自我修为的支持系统
学校认为,“智慧型”教师的培育,要建立在一整套的教师自我修为和学校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为此学校的课题《现代学校智慧型教师自我修为与支持系统构建》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自我修为”,是以教师个体为研究对象,表现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研修的研究,以教师的自我意识需要作为研究基础,这种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诱导因素,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一个动机性背景,具体表现为“知识学养智慧提升”、“自我认识与自我规划智慧提升”、“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认识智慧提升”、“职业道德感智慧提升”、“教育机智与经验积累智慧提升”。
而“智慧型”教师的支持系统相对于内部动机而言,是一个指向外部的条件总和。通常包括四方面:一是研修团队——研修团队中包括专家资源、教研团队、学习共同体等;二是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包括职务评级,奖励、报酬等;三是展示平台——学校为教师的成功而搭设的各种交流平台、展示平台等;四是文化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等方面。
相关链接 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具体的内涵是什么?我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吗?刚开始的课题研究我懵懵懂懂。随着一次次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它的具体内涵在我面前显现。
到底怎样自我修为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我在想,科研,也许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名词而已,也许就是理论上的说明,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可“智慧型”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形态存在,好似说不清。2012年1月,我校开展了向16位教育家学习他们的智慧档案的活动。活动中,我们研究“智慧型”教师个案的教学机智与经验积累的途径及教学风格外显表现和特征。研究发现:智慧档案中,16位教育家都有自己的“特质”,正因为这些“特质”让他们与众不同,形成各自的风格。
——燕子老师
着力“三个合力”:“智慧型”教师的道路
科研力、课研力、读书力的“三力合一”,是红星“智慧型”教师培育的途径。
科研力,增加学术素养
科研力,是干部、教师学习与思考,实施与管理的学术素养。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促干部专业化发展,直面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落脚点聚焦在学校管理和课程领导力上。设立课题团队,以组长和副组长的责任,带领课题组不断提高干部及教师的研究能力。领衔制在课题研究中突现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和效果。组长统领——课题推进——实证研究——解决问题——凝聚智慧——提炼经验。领衔制让管理层在科研中学会管理,在管理中研究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感悟发展。这十年来,红星承担了四项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从《三元合一促红星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到《交互式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语文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面向教学设计的小学语文资源系统建设与运用》等。科研成果获市区等第奖,连续二届获区一等奖的殊荣。连续三届被评为区科研先进校,干部教师发表文章九十多篇,学校出版五六册有质量的文集。十年的科研课题领衔制的研究历程,培养成长了一批批青年管理干部。
课研力,增强学科素养
课研力,是干部教师课程与学科,学术与引领的学科素养。学校在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三元合一”研修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红星管理层课程执行力的推进问题。学校关注“内涵发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新课程推进中的学科首席制研究”以及“聚焦课堂中的精细化教学管理”的三大问题。尤其在干部队伍中提出的“学科首席制”的思想,推进目标的落实。“学科首席制”的作用就是引领示范、指导培养、答题解难、学科推进。让首席在红星校园内解决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问题。用学科首席产生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的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效减负,成长教师。
读书力,增厚人文素养
读书力,是干部教师道德与境界,素养与能力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既要看学科专业类书籍,也要看文化博览类书籍,更要看时势政治,专业管理和经典哲学类书籍。学校提出干部读书学习的四会能力:“会说、会写、会评、会议”。通过读书,超越一般教师的素养与能力,道德与境界的人文素养。以主讲制为主要抓手,定学年读书记笔记的数量,达年度讲座论坛的质量,评干部群体中读书达人。学校以个体自学研究作基础,全员读书,学习培训为提高。以普及提高作基准,分层拨节为重点。以读书项目作手段,螺旋上升为亮点。博学好思,宁静致远,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存的方式和生活的习惯,做一名善思会写,充实快乐,思维敏捷,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的教育者。
相关链接 第一天,我叫出他的名字
新接班,老师随口就叫出了孩子的名字,“李欣,帮我擦一下黑板”,“张华,听说你的计算能力很棒”,发现孩子的眼里充满了惊奇与喜悦。几年后,学生提到这件事情时说:“感觉像多年的老朋友,感觉老师知道他的每一个优点,就每天尽力地展现更多的优点出来,不知不觉中缺点减少了。”
记住学生的姓名看似教育的小细节,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的范畴,每个人的心目中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符号。如果数次见面后还不能被叫出名字,就会有陌生感。
——小烨老师
助推“三格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出路
“智慧型”教师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校本培训、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实行分层指导,落实“三格”培养。
新教师:“入格”培养
学校每年都有二三名新教师调入。这部分教师经验的积累比书本知识更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为了使新手教师缩短“成长期”,尽快成长,学校采用经验移植的方法,即“转变+学习+指导+结对”的管理方法。学校召开新教师和进校一到两年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一是解决“如何做好由学生转为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二是解决“新教师如何进行学习,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们现身说法,让新教师少走弯路。两周后为新教师落实合适的师傅,进行 “师徒结对子”,帮助新教师“拜师学艺”。每年九月,学校利用全教会时间,隆重召开师徒结对仪式,用动人的话语表达求知若渴的心意。
一般教师:“升格”培养
学校的具体做法为:“整合团队智慧”,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交流观点、困惑与建议,注意倾听别人的看法与思想,在备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二是加强互动研讨。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通过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搭建研讨交流的舞台。走出校外通过听观摩课、研究课等形式,在专家或教研员的引领下,聆听或交流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在校内通过校内研究课、评优课等形式,指引教师参与集体性活动,在集体讨论中把自己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说出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研讨中听取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
通过“升格”培养,对事业心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争取使一部分教师踏入骨干教师的行列。
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过渡,促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校的“品牌”教师。具体做法是,让骨干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者,通过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在校内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并通过校园网向全校老师宣传、展示,起到借鉴与引领的作用。
相关链接 成长的内外因
回顾近二十年的成长历程,我从一名初涉讲台的新教师,到成为一名区级骨干,感受到实质性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教师心理上的成熟,然后是教学技艺上的提升,最后是教学理论上的升华。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我感到还有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土壤;二是专家名师的引领是骨干教师成长的捷径;三是教学实践与校本教研是骨干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四是在职培训进修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五是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骨干教师成长的肥料。 ——朱建萍老师
聚焦“三类教研”:“智慧型”教师的常路
学校认为,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是校本教研。学校教研活动问题化、主题化、系列化,聚集课堂,直面教师在课堂实施中的真实问题与突出的困难;每次活动的主题明确、集中;组织系列教研,力求有所改进;教研活动要责任到位,落实到人,务求实效。
每天小教研活动制度——课前教研,查漏补缺
这种教研活动,不拘形式,不讲主题,不分主次,不论时间,不束场地。如果时间充裕,活动地点在办公室;如果时间比较仓促,活动就在五个人的教室里、走廊上。一点一滴,一言一语,相互碰撞,生成智慧,分享快乐。
每周中教研活动制度——单元分析,突破目标
只有领会新教材的特点,明确其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才能用好新教材。中教研活动首先解决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破单元教材关;中教研活动,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全校周一语文,周二综合,周三数学,周四英语。每周有研磨课,进行说课——观课——评课,突破好课关。中教研活动,进入把握教材的核心问题,制定正确清晰的课时教学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们有很大转变,从一节课的尝试制定双向细目标,到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在理解知识结构上有了显著进步。他们习惯于习以为常的彻头彻尾的咀嚼教学目标,教研的气氛浓烈和谐,他们关注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每月大教研活动制度——课题引领,专业发展
各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故教研组也是课题组,教研组长也是课题组长。结合教改、结合教材、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有主题、有充分准备的教研活动。围绕学校《小学语文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的课题,语文组的研究是:一年级组《小学语文资源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二年级组《小学语文资源库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三年级组《小学语文资源库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四年级组《小学语文资源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五年级组《小学语文资源库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三级教研活动形式,是红星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成功举措,学校的“精心教研,精致学案,精彩课堂”工作及总结在全区向市级展示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作为经验向全市进行宣讲。
相关链接 机会+团队+努力
我有幸参加了宝山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回想这堂课的磨课过程,我有深刻的体会:首先,勇于抓住机会,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其次,团结智慧的团队,是获得成功的保证。如果不是英语教研组这个团队的智慧和努力,这个一等奖是没法拿到的。从我接受任务开始,教研组就开始讨论,一起帮我挑选上课内容。教研组长孙老师就开始指导我构思课型、设计详案,并和其他老师一起参与了听课。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一连试教了四五次,每一次试教她们一遍遍地帮我提建议、想办法。“机会+团队+努力”——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刘海萍老师
情景写真 智慧火花发现教师“智慧”的“三步曲”
智慧在于“发现的眼光”;集大家智慧会是“智慧的盛宴”。
红星小学教师都想找到自己的“智慧”。怎样发现呢?学校智慧地举行了系列智慧活动:
——向全校学生、家长征集“我眼里的教师智慧”,结果1000多篇的小文章,在老师们手中智慧地传递、传阅。
小慧老师说:“收到家长关于‘智慧型’教师的说法,发现教师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单的话语,在家长的眼中,都是那么的在意!在家长的眼中这些琐碎,居然就是教师的智慧,这令我非常感动,智慧是可以触摸到的。”
小英老师说:“做老师的幸福感就在这一个个的小故事中。哦,原来,一个‘智慧型’老师,在家长眼中是有方法的,在孩子眼中是有行动的,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学校引导教师学习教育家的智慧故事。全校人手一册《16位教育家的智慧故事》,发动全体教师通过网络、书本有意识地寻找智慧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互相讲故事,互相评议这些智慧所要表达的教育内涵。
——沉浸在讲、听别人的智慧故事中,老师们开始创作自己的故事了!于是,出现了一连串“自产”的教育智慧故事,如:教师的育人智慧在于事件发生即时艺术处理《即时引导,读懂孩子的特殊语言方式》;教师的情感智慧表现在连批评都巧妙地寓于幽默中《为孩子搭一个习惯养成的“台阶”》;教师课堂教学智慧在于顺着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案设计《一节学生们喜欢的“拖堂课”》;教师的教学智慧来源于新的生成中不断反思思考《直的线与直线有什么区别》;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对现象的精心思考,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孩子的错误中,我转变……》;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打开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失踪绳子的创想曲》……
这些智慧的寻觅,让散落在各处的教育智慧,形成“金色链”。
心语 让教师插上智慧的翅膀
■须建瑾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办学的主要力量,更是育人的关键力量。我以为,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就应当拥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可以这样说,师资队伍的高度,决定办学的深度;师资队伍的厚度,决定教育的程度;师资队伍的精度,决定育人的力度。
多年来,红星小学稳步快速地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各部门喜讯频频彰显特色,这些成绩均来源于红星教师队伍快速的成长,办学品味不断地提升。教师是办学的“软实力”,在学校追求优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成长,教师与学校共发展。
让教师插上智慧的翅膀,我们从培育“智慧型”教师入手,提出“自我修为”,立足于教师的“管理自发”、“素养自觉”和“教育自省”,从内因上强化做好人民教师的“基因”,激发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发展教师精于教学专业的本领功力。同时,构建“支持系统”,按需培养,利用校本培训、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行分层指导,从外因上增加做好人民教师的“营养”。对新教师采用“经验移植法“,缩短“成长期”。一般教师采用“整合团队智慧法”,取长补短加快发展。骨干教师采用“经验研究法”,向“科研型”过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事实证明,“智慧型”教师,是可以培育的。让教师插上智慧的翅膀,使我们的教师既能眺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既有高尚的师德,也有精湛的师能;既能成就事业,也能享受生活。
让教师插上智慧的翅膀,学校就是最好的培育基地,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为红星小学校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