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辆急速而来的急救车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部大楼前停下,两名新生儿专科医师和护士将转运设备熟练一拉,载有一名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暖箱迅速而平稳地从急救车上滑出,患儿迅即被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
这是儿科医院新生儿抢救转运中心日常工作的一景。据统计,12年来,该中心从各医院产科成功转运7000多例危重新生儿,使许多危重新生儿获得及时救治。
新模式畅通转运救治渠道
新生儿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从产房转到新生儿病房的过程中,需要1-3小时,最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整个儿童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新生儿,在新生儿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生后第1周,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后第1天和第1个小时。这是新生婴儿面临的“人生第一个生命关口”。
从产房转运到新生儿科,从一个医院到另一个医院,涉及到不同医院不同部门等很多复杂环节。以往都是通过各地急救中心(120急救中心)将危重新生儿转送到新生儿科,但急救中心没有新生儿专科医生,处理新生儿问题非常困难。
2002年,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在上海市率先开展新生儿转运,创立了新生儿转运新模式,与上海市急救系统无缝对接,由急救中心派救护车,新生儿科派专业人员,双方合作共同转运。只要哪个医院产科新生儿病情变化,转运队伍立即出发,直接到产房或产科参与抢救,并将危重新生儿接过来继续抢救。
优化设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问题上,儿科医院从患儿安全角度出发,不仅在转运设备上提供安全保障,还从细微之处逐步优化转运设备。
新生儿转运的设备重达400多斤,为了上下急救车的方便,转运中心专门配备了2名男护士作为主力。同时,自主优化了多功能暖箱支架,使得转运车在上下急救车时最大程度减少震动,避免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身体刺激。改进后的多功能暖箱支架能够兼容上海市95%以上各种类型以及跨省120的救护车,方便牢靠固定。此外,在转运的暖箱增设了两根内棉质安全带,既能防止刹车对患儿带来的潜在危害,又能给予患儿安抚的感觉。同时,对于需要转运的早产儿可以尽早开始采用无创通气模式,保护早产儿的肺泡,避免发生萎陷,有效地减少了有创机械通气模式的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是全国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该科率先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高频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技术,使新生儿科的诊治技术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使危重新生儿获得及时救治,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住院新生儿病死率由3%-4%降至1%左右,后遗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文汇报讯 (记者 陈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