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网络红人,6秒钟就够了。”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在一个仅为6秒的视频中,两个带着黑框眼镜、白衬衫上系着领结的男孩,在一辆SUV车后“搞鬼”:在车尾“4X4”的标志旁用水笔写上“=14”。这组名为“发疯的私家车”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Vine”上疯转,其无厘头的表演形式获得了许多青少年的认可。
这组表演是美国网络当红组合“杰克与杰克”的复出之作。在沉寂了一年后,这对同名为杰克的高中好友,利用一款以拍照与短视频著称的App——“Vine”,再次博得了大众的眼球。如今,他们在“Vine”上拥有30万粉丝,并且即将在18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
这些“铁杆”粉丝,大多都是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虽然“Vine”对注册用户有“17岁以上”的年龄限制,但是网络分析师表示,绝大多数的Vine用户都是未成年人。当这些12-17岁的孩子刚刚得到属于他们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后,他们会有一种想要立即融入网络社交圈的冲动:他们会蜂拥而至在App市场中寻找能帮助他们找到自我的应用,而“音乐、时尚、潮流”正是与“自我”最密切相关的话题。
“Vine”的创始人之一霍夫曼表示,他们曾尝试设计了不同的视频时间,从5分钟到10分钟不等。据科技博客网站Gizmodo报道,Vine更新了用户功能,将视频拍摄的时间浓缩为6秒钟,“6秒钟短视频”足够用来讲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笑话了。
相比电视上热捧的名人,美国青少年似乎更倾向于接受网络上的新人,比如滑稽演员莱恩·希加,或者“周六夜现场”类型的演唱、说唱组合等,而对于和他们年龄比较接近的好莱坞明星反而不太感冒。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在今年第一季度提供的数据,在美国,12-17岁青少年曾经是传统电视荧屏的主力受众群,然而在过去的5年里,这个群体流失了7%。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皮尤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青少年如今活跃在“脸谱”上,还有25%则沉溺于Instagram。
这些未成年人的娱乐选择的确将影响未来的造星模式。一批新人正通过各种各样的App涌现出来,并且被传统的娱乐公司相中,灌唱片、拍广告、参加真人秀。其中,通过“Vine”积聚人气的,有著名的男歌手贾斯汀·比伯。虽然在2013年,关于比伯的负面新闻和争议很多,但仍然没有影响他获得了8000万的票房收入。
比伯的成功似乎加深了“Vine”造星专员们的勇气与动力,他们又成功挖掘了一个草根小明星,并试图把他打造成一个可以与比伯比肩的红人。这个马上要成为8年级学生的小男孩名叫杰夫瑞·以利·米勒。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米勒的父母曾在“Vine”上上传了其演唱碧昂斯的歌曲“XO”的视频。“Vine”编辑们看到后,立即把它放在了主页推广。这则视频随即得到了60万次的点击率。不久后,星探“出动”找到了米勒,米勒随即在Gmail上注册了工作账户,而他的父母则成为了经纪人。米勒成功地从“网络红人”转型为主流明星。
青少年明星们懂得,社交媒体将永远是他们的重要战场。要想获得持续的关注,他们就必须在“Vine”上发布视频作品,在Instagram上贴有趣的照片,在Youtube上更新影像,否则他们就会被粉丝们迅速遗忘。
然而,让“Vine”迅速风靡的不仅仅是娱乐的力量。在去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就有用户上传了一则现场爆炸的短视频。在近日发生的弗格森骚乱事件中,这款App同样在记录现场画面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童薇菁)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