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事让人不得不关注”
记者昨天再次联系黄先生。
“我是《新闻晨报》的一名忠实读者,看晨报已经有10年了。”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以来就有读报、看新闻的习惯,“我没有什么车牌情结,也不 从事相关行业,也不会开车,但是拍牌是上海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让人不得不关注。”黄先生说他走过许多国家和城市,但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地方的民众像现在 的上海市民这般积极拍牌的。尤其是前两年还是两三万人拍,今年竟然变成十几万人,简直太奇怪了。
黄先生说,他给相关部门写过好几次信,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建议,但是之前的一封信件在今年4月转至市交通委后,一直到7月才收到对方回函,他半开玩笑对记者说:“还是写给你们有用。”
对于拍牌出示有车证明的提议,黄先生说,“因为有牟利的空间,现在拍牌的人群中水分很多,甚至有人以此为生,黄牛越来越多。如果出示有车证明,让真正有车的人参加拍牌,那才叫真正的公平。”
政协常委建议“三步走”
“上海拍牌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同时,已经买车的这部分人,长期拍不到车牌确实着急,应优先予以考虑。”昨天,市政协常委郭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毕竟额度的供应量远小于需求量,这就使沪牌额度政策上升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而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将能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郭翔说,目前的沪牌拍卖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他建议,是否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仍然是进行拍牌,但可以将目前的警示价适当放宽,形成一个入 围价,初选出大约两三万人。“与其像现在这样让黄牛赚取暴利,不如采用入围价。我觉得,相比价格来说,老百姓更关心拍牌的透明度,这个初选结果,一定要让 老百姓在网上能查得到,总之,尽可能提供全面、详尽的信息,建议有关部门在提高透明度上多下功夫。”
第二步,郭翔赞同黄先生的提议,“在初选出来的人群中,以有车为标准作出二次筛选,这样可以避免倒卖车牌的投机行为。”而且,“建议一人一车为 好,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达到首次购车者优先,这个也值得有关部门考虑。”在这个步骤,目前已经实施的出示驾驶执照这点可以同步执行。
最后,如果筛选出来的人数仍然远大于所投放的额度数,建议可以采取小范围摇号的方式,而且摇号过程必须在电视上公开可见。为了增加透明度,以上几个步骤、每一步所筛选出来的人数都应该对外公开。
【读者黄先生前两次来信】
5月第一封:建议尝试“二定一摇”
黄先生在信中建议,是否可以尝试“二定一摇”的办法,即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定一个合理的牌价”,再“定出每月发放量”,接着就采取摇号的办 法。在摇号之前,先实名登记身份证。“登记者一定是有车者或购车者。”登记分两类,一类是有车无牌,第二类是无车无牌。摇号时,优先摇有车的人,然后再摇 无车的人。“如发现假的购车发票,一经查到,五年内不准参加摇号。”全部摇号在一天内摇完,依次摇出每个月额度的购买人。至于新登记者,就不必再摇号,可 “先到先得”。细则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7月第二封:现在的拍牌助黄牛泛滥
黄老先生曾写信给上海市交通委员会,7月初,市交通委以信函方式答复了黄先生。市交通委在信件中表示,如果将额度拍卖改为按登记顺序定价并摇 号,面临的问题是,定价多少合适?不如拍卖由市场定价。同时,尽管定价可以稳定价格,但摇号不能像拍卖可按需求迫切程度来满足个体交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 对急需额度并排队靠后的市民来说,除了等待,别无他法。而且,需求量总是大于额度投放量,总有人得不到,会对先后登记秩序产生质疑。因此,拍卖是一种公平 配置方式。
黄先生7月再度给晨报记者来信,对交通委的回复,他认为,竞拍和摇号都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同时,目前的竞拍也不可能解决“按需求迫切程度来 满足个体交通的实际需要”。黄先生说:“现在有许多人超过半年都拍不到牌,有的人长期有车而无牌,有车不能开。同时,现在这种竞拍是比速度、比体力、比电 脑设备先进程度,这已经不是正常的竞拍。而是使代拍人越来越多,黄牛泛滥,二手车牌价格飞涨,中标率逐月下降。”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