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村委会“小英工作站”的墙上,张挂着一幅巨大的许愿树招贴画。“树枝”分叉的地方,贴着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和手写卡片。工作站的一角,是一个心理疏导室。
2011年11月,北双村村主任李小英发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寻求上级部门和企业的帮助,成立了崇明县第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孩子的工 作站。这所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站有一支35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迄今已和村里33名孩子结对,生活上帮一把、学习上扶一程。不少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都管 李小英叫“小英妈妈”。
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飘摇的童心,找到了一座避风的港湾。
动之以情,“一对一”帮孩子
“平时都是很聪明的孩子,教东西一学就会,就因为没人管束,容易走弯路。”说起村里的留守儿童,李小英忍不住惋惜。
瑶瑶是“小英工作站”的结对对象,父亲因偷窃被判刑,母亲离家出走。她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瑶瑶性格孤僻自卑,学习上不努力、成绩很差,还有小偷小摸行为。
为把她引回正路,李小英经常与她谈心,用父亲的教训教育她。经过多番劝导,女孩终于改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同时,李小英还请来了大学生村官为瑶瑶补习功课。慢慢地,女孩变得开朗自信,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去年,女孩的父亲出狱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来找村干部闹事,说自己老婆走了、房子破了、工作没了,要求村里通通安排。李小英只说了一句话:“这几年 你在牢房里,我是怎么帮你家的,你去问问你女儿吧。”这一说,让他哑口无言。此后,虽经周折,李小英还是尽力帮忙寻找工作、翻建危房,父女俩对她至今充满 感激。
近年来,农村留守、离异、单亲、贫困、重组家庭增多,导致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数量呈上升趋势。“小英工作站”以“心系春蕾,情暖童心”为主旨,于今年上半年重组了一支22人的核心志愿者队伍和50人的本村志愿者。
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内心较为敏感,李小英及其团队特意设计了“一对一”结对方式,记录孩子的成长档案。工作站也开设了“心灵港湾”,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 题,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对特别小的孩子,李小英主张派相对年轻的志愿者与之结对,作为“知心哥哥、姐姐”,和孩子共同成长。
两年多来,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心情更加开朗,学习成绩也显著提升。三名孩子考上本科,两名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育之以道,摸索出“教育经”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不曾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李小英却有一本自己的“教育经”。她常对结对对象的爷爷奶奶说:“小孩是要哄的,但不是那种饭后削个苹果送过去的哄法,而是要哄出精神、哄出能力。搭准小孩的脉搏,他们才会和你们亲,教育才产生效果。”
李小英告诉记者,农村家长,尤其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有两种方式:遇到顺心的事,就拼命惯;学习上不去,就使劲打骂催促。“后一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 的逆反情绪。”小颖的奶奶也承认,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够有效,“看到他不用功就打、骂,结果越来越逆反,后来是小英主任教会了我们用合适的方法”。
李小英是农村妇女出身,却培养出高分考进复旦的儿子。她一贯的教育理念是: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玩的时候玩,“儿子小时候,游戏机要300多元一台,对当时的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希望孩子有个开心的童年,还是买了”。
抱着“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的想法,李小英将教育心得倾注在村里的留守儿童身上。除了关照常规学业,她从温暖通信入手,开展了系列活动。招募 大学生模拟爱心家庭,端午节包粽子锻炼孩子的动手和交流能力,举办乡村儿童音乐会,组织城乡儿童共进午餐,将课堂延伸到田头,让孩子们学习农业知识……在 李小英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小英工作站”成为全县各乡镇效仿的样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2012年,“小英工作站”获评 上海市优秀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201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秀案例”、上海市2013年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示范项目。荣誉的背后,李小 英还时刻惦记着孩子:“有时候想想,村里一些孩子夏天读书没有电扇,平时想用手机也用不起,还想再多为他们做点事。”
文汇报记者 傅盛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