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叉腰’这样的动作不应该出现在体育课上,因为不雅观;在点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该用食指指向学生,而是应该做出‘请’的动作。”嘉定二中体育教师徐瑛感慨,作为体育教师,平日里行为动作都是大大咧咧的,不太注重一些小细节。在参与“徐阿根体育名师工作室”培训过程中,市体育教研员徐燕平的一场“体育礼仪”报告,令徐瑛感触颇深。原来,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因为“积小节可成大事”。
2008年,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为培养体育学科带头人,上海成立“徐阿根体育名师工作室”。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期从各区县选拔15名体育骨干老师作为学员,通过培训,打造一支能适应上海市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体育名师和特级教师。
破陈立新,关注学生运动心理变化
在第五届全国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展示活动中,徐瑛与河南郑州七中的同学们配合,上了一堂生动的体育课,被教育部专家评为“最好的高中女生双杠课”。相比上海学生,郑州七中的学生体育底子较差,上课前不少专家还担心,这样的班级能上好体育课吗?老师应该如何下手?
徐瑛的秘诀是:上课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面对双杠这样的高难度运动,学生多少存有畏惧心理。徐瑛通过讲解滚杠动作的关键点——支撑,让学生建立起安全感,并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顺利完成技术动作。“这节课,比在嘉定二中时上得好,说明教学方法得体,孩子们能适应。”教育部专家点评说。
学生喜欢体育,但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徐阿根认为,这要在体育教师身上找找问题,“很多一线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他们更多地注重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技能和体能,却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老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都大大降低。”
徐瑛的转变,正是得益于参与第二期“徐阿根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每周四,15位来自各区县的优秀体育教师代表相聚新中中学,听取来自各界专家的报告,精进理论基础。此外,还通过实践教学,跟学员和教师们互评互动,提升教学水平。
专业技能要好,也要注重理论积累
作为徐阿根名师工作室第一期学员,林苑小学的体育教师陆志英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一线上的“领头羊”。今年5月,她被评为上海市“十佳活力园丁”,并作为上海市体育教师代表入选全国“活力园丁”评比。在名师工作室培训期间,陆志英读了9本书,积累了2.8万字的读书笔记。徐阿根鼓励她将这些读书心得发表出去,分享给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
工作在体育教学的第一线,不少体育教师虽然专业技能水平好,但平时并不注重理论积累。而在徐阿根看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潜得深才能看得清”,理论基础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他给学员开出《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历史回顾》、《当代体育教学现代设计》等9本书,要求学员认真读书并撰写心得;他还请来各界名人专家做客名师工作室,使学员对自身专业的全面发展与特色形成如何适应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有了新的认识。
“茶馆式”点评补充传统教学
徐阿根对于体育教师上课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一课三备,是起码的标准。”上课之前,要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步骤更加细化,只有自己的思路清楚了,上课过程才能有的放矢。按照徐阿根的要求,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提前一周把教案发放给大家听取意见。教师一堂课讲解技能时间多少、留给学生实际运动的时间多少,都有工作人员在一旁记录。
每堂课后,所有学员和老师要聚在一起,针对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辩论”,徐阿根把这称之为“茶馆式”点评。
例如实心球一课,有的老师认为实心球技术要领最为关键,每个动作都要“抠到位”;有的老师则认为,只要掌握发力的顺序、实心球出手时的速度就好,具体的腰部如何扭转、腿部动作则需要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争辩过程中,大家最终认为,结合设计出的带有游戏环节的动作,传达给学生实心球发力和速度掌握等基本动作要领比传统单纯说教技术动作来得更为有效。
如今,以陆志英为代表的第一期15位学员已经成为骨干教师,挑起了各区县学校一线体育教学工作的重担。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将这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技能传播给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
文汇报记者 张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