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外国专家写3页纸要收中方几千万元,到现在转让生产线要向外方收取专利使用费,上汽旗下申沃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持续发力,不仅产品已经出口加拿大和印度,还实现了国内新能源车技术向发达国家的首次“反向输出”。
从“买”到“卖”,申沃是如何完成“逆转”的?申沃公司是上汽与沃尔沃合资成立的客车公司,从2003年起就率先开始新能源客车产品的研发。不过,总经理张立春坦言,由于经验不足,在新能源车研发初期,他们也曾经借助国际外脑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外方专家一共来了3天,写了3张纸头,向我们收了几千万元。”他说,“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给出的建议非常中肯。”围绕新能源客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申沃随后又做了大量的研发和测试,终于拿出了过硬的产品,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实现了集体亮相,其间,337辆申沃新能源大客车累计运送游客1.2亿人次,行驶总里程670万公里,确保了99%以上的出勤率。
如果说合资公司起步的当初,上汽还在学习阶段,属于“守方”的话,那么,经过这几年的厚积薄发,“攻”“守”形势已经发生逆转。现在申沃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完全由中方主导,上汽有了踢“攻势足球”的底气。在上汽筹建客车研发中心过程中,外方合资股东也想参与,但上汽提出必须由中方控股,所有知识产权归中方所有。面对中方股东领先的技术与能力,虽然入股条件堪称“苛刻”,外方也只能同意。
如今,申沃不仅出口新能源汽车,还出口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技术。在张立春看来,过去申沃是向外方支付高额咨询费,现在反过来向外方收取专利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一进一出,企业赚取了更高的利润,更是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目前沃尔沃及其代理商网络都主动与申沃联系,积极在海外推广申沃新能源产品。
在最新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汽集团成为首家跻身前100名的中国汽车企业。做大之后是做强,在上汽新一轮战略规划中,技术创新占据核心地位。除确保传统汽车研发制造领先优势外,上汽还开始着眼8至10年后的前瞻技术研究,并持续加大前瞻性的研发投入。上汽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打入国内市场第一阵营。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