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景阳钟》被认为是一部“昆三班”青年演员的“断奶”之作。 文汇报记者 陈龙摄
由上海昆剧团排演的《景阳钟》前天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成为近年来继《班昭》、《长生殿》后,上昆又一部获此殊荣的作品,完成“三连贯”!
在昨天由中国戏曲学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鉴古融今·推陈出新——昆曲《景阳钟》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表示,上昆的这3部戏能够相继在国内最高的学术性戏曲奖项评选中获“三连贯”,不仅体现了上昆在艺术创作上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还标志着上昆新生代演员已从老艺术家手中接过接力棒,正在实践昆曲艺术的传承。
“三条腿”走出“三连贯”
上昆排演的《班昭》当年是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张静娴领衔主演的,排演次年即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等一系列奖项。而2010年,两位艺术家再度领衔主演的精华版《长生殿》,则是在原50出的全本基础上,保留《定情》、《惊变》、《埋玉》等百余年来流传最广的戏码,最终浓缩成一晚上3小时的演出容量。而此次排演《景阳钟》,蔡正仁、张静娴这两位名闻全国的老艺术家,又承担起艺术指导的工作。在张静娴看来,“《班昭》是上昆尝试的原创剧目,让演员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当代作品;精华版《长生殿》则是对传统剧目的整合缩编,精益求精;而这部《景阳钟》,则是考验主创人员对传统剧目的整体改编能力”。3年间凝聚了上海昆剧团两代人的努力,也印证了上昆传统戏、改编戏、原创戏“三条腿走路”模式,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可行的编创经验。
挖掘“家底”,移小步不换大形
在剧目获得一系列奖项肯定的同时,《景阳钟》同样也为如何开掘老戏资源、传承昆曲艺术,给人以不少启示。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季国平认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当代,传统戏《铁冠图》,尤其是《撞钟》、《分宫》、《刺虎》等折子戏都有着重要影响和艺术价值。整理创排《景阳钟》,激活了昆剧代表性传统剧目。
尽管传统戏有着丰厚的“家底”,但发掘仍需以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和潜心研究为前提。在上昆《景阳钟》主创人员看来,改编更多的是在承担“传承”的任务,所以如何取舍缀连,“移小步不换大形”,比全新的创作更难。
以戏带人,“昆三班”集体接班
《景阳钟》标志着出身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三、第四届昆剧演员班(俗称“昆三班”、“昆四班”)的青年演员正式集体接班。上海戏曲中心总裁张鸣说,《景阳钟》的获奖是该剧艺术上新的起点,也是上昆新生代演员艺术生涯的新起点。
《景阳钟》的演员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而“昆大班”、“昆二班”的老艺术家们大多已是古稀之年。此时接棒,艺术时机成熟,同时也是传承的紧迫需要。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称,《景阳钟》的创排是为团里青年演员量身打造的,“以戏推人,以人出戏”,充分凸显“昆三班”为代表的青年演员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特点,既有从巾生成功迈向大官生、饰演崇祯皇帝的黎安,也有闺门旦余彬、花脸吴双、武生季云峰、老生袁国良等各个行当的青年演员。不少专家表示,《景阳钟》是一部“昆三班”青年演员的“断奶”之作,他们不仅成功拿下了这一部颇具历史厚重感的大戏,更在表演上,初具老艺术家的气场和对观众的舞台吸引力。
据谷好好透露,在对剧目进一步打磨后,上昆正筹划将该剧拍成电影。这一代青年演员正处于艺术生涯、精神面貌最饱满的时期,希望能把他们的表演定格在这个最好的时候。
文汇报见习记者 黄启哲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