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翼虎依然在不停召回。最近,福特正在北美展开两起召回,原因分别为气囊和车门隐患,总计涉及75万辆翼虎。
在正常的认知中,汽车召回是车企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然而2年多的时间里10次召回,不禁让人为翼虎的质量捏了一把汗。而福特在其中的遮遮掩掩,更加让人回味。
以翼虎“断轴门”为例,整个过程极富戏剧性。2013年10月,长安福特发表声明,“确认”案例都是事故在先,断轴在后,也就是车主驾驶不当造成事故,进而导致断轴。还要求媒体与车主“遵守法律,不信谣,不传谣”。紧接着,在2013年11月初,长安福特又发表声明,声称“翼虎不存在任何产品设计和质量缺陷,也没有任何所谓‘召回’计划”,“对前述子虚乌有、误导混淆广大消费者视听的‘召回谣言’予以严厉谴责,并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然而,到了2013年12月底,原本否认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的长安福特宣布,召回80857辆翼虎。这个数字也是当时全部翼虎国产汽车的数量。
由此看来,福特的召回是被迫的或者无可挽回的。瞒不住、包不住,才不得不发起召回。因为召回的成本很大,不仅仅是召回成本,还涉及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等隐性成本。
然而遗憾的是,越曝光,越热卖。一方面,福特宣布召回之后,翼虎车主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仍是难上加难。另外一方面,在并不成熟的中国市场,这不但没有降低翼虎的关注度,反而刺激了其销量增长。今年以来,翼虎连续4个月保持月均销量过万。这难道是我们的标准太宽松、市场容忍度太高,以至于“不把毛病当毛病”了吗?
笔者认为,要切实触动企业,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尤其是政府监管部门不能被地方利益绑架,必须提高监管力度,建立权威检测平台。消费者也要用脚投票,不要让“劣币驱逐良币”。
文汇报记者 张晓鸣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