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雨绵绵,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脚下的筏头乡东沈村笼罩在浓浓的雨雾中。晚上7点,天色已黑,山间依然寒气逼人,村中大礼堂却热闹非凡,几近“爆棚”——附近村庄的村民们早早吃过晚饭三五成群地会聚于此,能容纳1200多人的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他们正等着看杭州越剧院上演的《德清嫂》。
“德清嫂”感动德清人
20年前的一个春天,“德清嫂”钱素春从洪水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可自己刚满三岁的女儿却在混乱中失散了。她苦寻不着,强忍悲痛,收养了父母双亡的天宝、燕子兄妹俩,待若亲生,养育成人。
天宝结婚,媳妇名叫娇娇,漂亮但道德缺失,进门不久就闹分家。她得知婆婆身边有一只神秘的红箱子,怀疑箱子中藏有文物珍宝,数次逼讨,争夺红箱。德清嫂当众打开神秘的红箱子,原来箱子里藏的竟是天宝、燕子亲生父母生前的债务欠条……
当剧中娇娇逼迫婆婆分家,被丈夫拿着扁担追打,台下有观众气愤地将矿泉水瓶冲娇娇扔去。随着剧情发展,娇娇在道德力量感召下痛改前非,观众也随之连连鼓掌,一片叫好。整场戏2个小时,观众鼓掌多达42次。“我是含着泪看完这部戏的,儿媳不孝我气愤地流泪、儿媳学好一家团聚我激动得落泪。戏里面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戏很有教育意义。”66岁的老戏迷柯其仙说,她已经看了10多场了,戏演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戏剧中的素材都来自德清本地,有勇救21名落水者的钱素春、替夫还债10年的蒋引娣、捐肾救夫的封丽娟等。《德清嫂》根据当地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唱身边人、身边事,老百姓才喜欢看,才有教育意义。”德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文忠表示。
“还戏于民”必须百姓喜欢
舞台上的德清嫂,不是被政治化的大人物,不是样样都行的女强人。她只是一个柔弱、传统、不会仇恨、不喜埋怨、疼爱儿女、甘做牺牲、让人一见就觉得可亲可近的农家慈母。德清嫂这样的普通农家妇女感动了无数人,教育了无数人,受到百姓的认可和喜爱,赢得了好口碑。
自2012年8月18日《德清嫂》首演以来,至今已走遍德清县的村村落落及学校、厂矿、企业等,基层巡演103场,观众超10万余人次。“一年多的时间,《德清嫂》走进了杭州大剧院,走进了首都国家大剧院,并且出现场场爆满、一座难求的情景,太罕见了。”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林华不无自豪地说,为了把这部戏唱好,排戏之初就制定了“明星班”与“草根班”同台排练演出的计划,“明星班”由杭州市越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主演,负责城市演出,德清本地农民自排自演的“草根班”则在乡村巡回演出。因为“草根班”在农村更受欢迎,更有互动性。“明星班”与“草根班”相互配合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这部戏的可贵之处是它以德清当地的道德好人为原型创作,真实感人,接地气。能在基层巡演百场,得到广大百姓的喜欢,证明这部戏的题材、人物和情感真实感人,没有脱离百姓。戏剧创作必须‘还戏于民’,老百姓喜不喜欢才是评价一部戏好坏的标准。”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表示。
文汇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 杭州4月23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