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每次出访,他们的着装总会引起极大的关注。这一次,习主席出访欧洲,在出席荷兰王室的国宴时,他和彭丽媛都穿着中装。
一天之间,时尚界的“中装旋风”随之刮起。对此,一些研究服饰尤其是传统服饰的学者认为,在学术界和时尚界没有形成中装标准的当下,国家领导人的穿着,对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是个推动,这次,该借助“中装旋风”,尽快形成中式礼服的标准。
中装尚无统一定义
“从严格意义上看,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着装并不是传统的中装,而是改良型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只是因为领口比较严实,区别于领口敞开的西装,所以大家都称之为中装。”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教授刘小刚说。
在学者眼中,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身出访服装,更类似辛亥革命时期的学生装。总体说来,可以算是对传统经典中式男装的创新演绎。
通过新闻图片可以看到,这套中装上设计了一个手巾袋。同样研究服装设计的曹霄洁博士说:“这在中式服装上是很少采用的,大多数时候只有西装才这样设计。尤其是手巾袋里还配上了黑白花纹的手巾,这提升了时尚的感觉,和原先一板一眼的中装很不一样。”而且这套服装还采用了中装少用的暗门襟,领、襟、袖口都有刺绣的祥云图案暗纹,更显隆重感。
“中装在学术界和时尚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常常认为有比较显著中式元素的服装,基本上都可以称为中装。”长期研究服装文化历史的卞向阳教授这样总结。
卞向阳说,所谓“中国元素”,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立领;比如不用西式的纽扣也不开扣眼,而用盘花扣和盘花的纽扣洞。最常见的是有中国意味的纹样,这些纹样都有一些特别的解释,比如有吉祥的含义或者谐音寓意着美好吉祥的意思。比如常用的梅花图、八仙图、葫芦纹、蝙蝠纹、大象图案等,现在常见的是卷纹花草图案,即茱萸纹。“清代以前纹路还分男女,清代以后由于男装逐步选用暗沉的颜色,再加上清末时期受到西方服装元素影响,男女服装的纹路区分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了。”
服装代表文化语言
更多时候,服装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民族服装的穿着更能体现出民族自信。不少学者认为,此次习近平主席的中装体现了我们国家外交风格的变化。
关于中式礼服的标准,在时装界历来有很多观点,有人认为应以唐装为原型,也有人认为应以中山装为原型。“西式礼服历经几百年才形成一个大致的标准样式,同样,中式礼服标准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曹霄洁说。
文汇报记者 姜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