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见到旅法诗人、设计师张如凌时,她正坐在一堆行李和新书中间,忙得不可开交。她将飞赴巴黎,为自己创作的中法文对照版诗集《法国蓝》在法国巴黎图书沙龙的亮相“站台”。而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也将作为张如凌诗集的配画作者一并到场。
已经在法国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张如凌,既是诗人,也是企业家、设计师,去年还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国家荣誉军官勋章。然而,她更希望自己仅仅被称作为一个诗人。
“写诗是情感冲动,真情所需。”张如凌追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读诗、写诗一直是她情感的慰藉。
1982年,她第一次离开中国,赴美国斯坦福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诗歌。从美国,再到法国,张如凌在不同的异乡之间漂泊辗转,祖国、家园一直牵动她的心绪,成为贯穿她诗歌写作的主线。她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诗作《留在故园的梦》,使张充和等海外华人都深为触动。“中国梦”这三个字,在张如凌看来,概括了她写诗的最大冲动和理由,也支撑着她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中法文化交流贡献力量。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她首次出版了个人诗集《中国红》,每本定价为1997美元,用诗集售卖的收入购买了法国雕塑师阿曼的两件作品,捐赠给上海大剧院。去年,她的诗集《中国红》与《法国蓝》在上海一并出版,保罗·安德鲁成为两本诗集中20余幅插画的作者。
“安德鲁与我是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了。”张如凌笑着说。上世纪90年代初,张如凌回到上海参与城市建设与规划,与法国建筑师夏邦杰合作设计了上海大剧院等重要建筑。而上海浦东机场,则是张如凌与保罗·安德鲁的首个合作项目。因设计戴高乐机场一号而声名鹊起的安德鲁,在业内是出了名的脾气大,听不进别人半点意见。在浦东机场的最初设计中,他希望把厚重的混凝土建筑风格带入中国,将机场设计成一个壮观、封闭的“故宫”式建筑。“我告诉他,上海没有故宫那样的封闭性的文化,上海是外向的,是海洋文化、蓝色文明。”在安德鲁眼中“乳臭未干”的张如凌竟敢公开对他进行质疑,大为光火,彼此大吵了一场。但是最后安德鲁采用了张如凌的意见,设计出了海鸥造型的机场模型,并且把蓝色铅笔绘制的草稿图作为礼物送给了张如凌。就这样,张如凌成了安德鲁信任的工作伙伴。此后,在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等重大工程的建筑设计中,张如凌帮助安德鲁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和东方文明,一起讨论设计方案。
去年,安德鲁得知张如凌出版诗集的消息,主动提出为她配画。他为《中国红》与《法国蓝》分别绘制了多幅红色调与蓝色调的插图,并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张如凌新书发布会。张如凌告诉记者,安德鲁已应允在今年3月22日,携插画原作参加巴黎书展的中法文对照版《法国蓝》发布会。张如凌将在发布会上用中法两种语言朗读自己的作品,让法国读者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还表示,预备在不久之后设立一个“中国红·法国蓝”文化艺术基金,帮助出版人将优秀的中国文学翻译成法文。
文汇报见习记者 钱好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