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逐渐完成了从谨慎参与到全面参与的重要转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昨天(12月3日),最新发布的第九份年度报告《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鲜明的观点。报告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布。全球治理指数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部分及各自的具体指标组成,旨在通过客观数据衡量与评估全球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报告》还根据目前的指标体系以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辉煌十年”为主题,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成就和重大贡献。
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封面
9年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G7国家总和
《报告》认为,在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选择逆流而上,更加全面且深入地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各类议题中。十年来,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逐渐完成了从谨慎参与到全面参与的重要转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等,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球治理的场合中。十年来的各项数据表明,中国不仅全力支持全球治理事务的开展,加强在全球治理重要政府间平台中的深度参与,同时也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21年,中、美、法继续处于全球治理第一梯队,全球不均衡加剧
同时,《报告》通过各项指标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189个主要国家在2021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情况。2021年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第二年。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各国都从最初的大流行中有所恢复,但从数据来看,2021年的总体趋势是“艰难的复苏”。在经过了疫情第一年的冲击后,各国在经济和民生等领域中的指标有所恢复,但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各国恢复的迹象仍不明显。例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显著削弱了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可以投入的财政资源,使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美国和法国继续保持了全球治理“A++级”的地位,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值得关注的是,全球不均衡的复苏有利于区域和全球性大国在全球治理舞台上进一步强化其优势,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疫情冲击中可能更加疏离全球治理,这种趋势为全球治理的未来敲响了警钟。其中,参与全球治理程度最低的地区是西亚和中亚地区,得分最高的区域仍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亚洲的中国。这种全球治理中的差异仍然没有消除。
受疫情的影响,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发布会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
会议线上合影,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全球治理指数项目首席专家高奇琦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教授致辞。俞可平、王正毅、黄仁伟、吴志成、刘鸿武、任晓、杨雪冬、门洪华、刘贞晔等参加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
科学性和可信度:有助国际同行对话、获得国际话语权、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在发布会上,全球治理指数项目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严行健副教授对于报告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多位与会专家针对报告内容和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评议,对于报告的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研究员认为,持续开展指数报告研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好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同时也有利于争夺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二是有助于推动形成国内理论共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学术共同体;三是有助于服务上级部门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相关决策。四是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对于中国外交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关注。
“报告较高的科学性。”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何奇松教授认为,报告显示出过去十年中国式现代化是有效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实践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和路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多元、话语平等和开放包容。
“报告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宋伟教授指出,全球治理指数的研发在长期坚持下,积累了大量数据、观点和结论,对学界而言是积极的贡献。报告依据权威的数据,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有待完善处:NGO的参与度、加强传播和引用率、新困境新变化
“展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优势与成就,但同时也应当关注相关的短板与不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指出可待完善处。他举例,报告对中国全球治理的决策和影响力是在总的指数下衡量的,应该进一步思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仍然存在问题的领域和进步空间,从而展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全貌。同时,与西方相比,中国更为重视国家主导下的全球治理,而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度有待提升,应当在比较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何奇松指出,应当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指数的国际传播,并鼓励学术研究积极引用相关数据和报告,增强全球治理指数的生命力。宋伟提醒,对于各国如何通过参与全球治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绩效表现,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可增强非政府组织对全球治理的推动因素。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教授建议,指数报告也应当及时反映和回应全球治理领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议题,例如全球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新变化、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等等。
作者:杜欢 隋晓周 严文锋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