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59-1期文汇讲堂《文明起源:中西比较视域及中国贡献》将在11月26日本周六下午举办(见文末链接),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系列讲座的内涵,讲堂昨已刊发第一篇预热稿——陈胜前教授的《考古学家有何绝技?》,今编发李新伟研究员的《中华民族或与中美洲有共同祖先》,随后刊发王仁湘先生的《中华大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2013年,李新伟到危地马拉参加世界文明对话论坛,顺道参观了玛雅最重要的城市蒂卡尔
有的人认为,中美洲就是一个玛雅文明。实际上中美洲有多个文明,大家最熟悉的玛雅文明只是其中的一个。
玛雅文明由奥尔梅克文明、特奥蒂瓦坎文明等组成
距今3500年前后,大约相当于我们的商代,中美洲孕育出第一个文明,叫奥尔梅克文明,主要在墨西哥湾地区,它被称为整个中美洲文明的母文明。这个文明最有名的,就是巨石人头像。
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400年,相当于我们战国时代的时候消失了。它存在的时候,对周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消失以后,有几个文明同时兴起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现在墨西哥首都附近的特奥蒂瓦坎文明,还有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文明,这些都是玛雅文明的范围。
在玛雅世界的西部,也同时形成了叫作帕伦齐(Palenque)的一个城邦。受到特奥蒂瓦坎人强大的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王宫建筑和金字塔。在这里,非常有名的一个国王的墓葬也被发现,里面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特别是绿色的玉,这是玛雅人最珍视的一种玉,因为绿色代表生命。帕伦齐也在这个时候形成,表现出了强大的武力。玛雅考古数据库内的壁画展示的是帕伦齐的国王手里拿着一柄长矛,前面有一个俘虏跪在他的前面。
左为巨石人头像,右为特奥提瓦坎的死亡大道远处的月亮金字塔、中景的太阳金字塔和近景的羽蛇神金字塔
科潘掌握着玉器资源:地居东南角,是玛雅世界中的雅典
科潘在玛雅世界的东南角,因为它控制着非常重要的玉器资源,所以在玛雅世界中非常强大,而且其艺术非常发达。大家都管它叫“玛雅世界中的雅典”。整个玛雅世界,像希腊世界一样分成不同的城邦,但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帝国。
玛雅是有文字的。玛雅的文字,会雕刻在石碑、石祭坛、神庙的墙壁和门楣上,有一些还会雕刻在木质器物、古器,以及陶器上。既有表现各种内容的图像,也有简单的文字记载。当时其实是有书的,那些书,可能是用兽皮或者树皮布做成的,上面抹上白灰,然后在白灰上写上文字或绘成图画。但是,很多书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玛雅世界的时候被毁掉了,因为当时他们认为这是异教的东西。现在只保存了四本主要的书的残本,英语叫Codex,是一种很厚的折叠的书。我们主要就是从这些残存的文字记载和图像上来了解玛雅的历史的。
历史上,第一王到了科潘以后,带动了科潘的飞跃式发展,开始兴建起了保存至今的整个科潘王国的首都,就是现在洪都拉斯科潘省的科潘镇。它主要包括:一是大的仪式广场,广场上立了很多国王的石雕像;第二是球场,是玛雅城邦的一个标配,因为球类的比赛也是很重要的仪式活动;三是其他的建筑,包括大型的金字塔,如很有名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四是国王住的地方——宫殿区。
左图为有科潘第一王形象的焚香炉,大图为第十六王完成的第16号金字塔
玛雅的建筑很有意思,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因为玛雅人认为万物都是有生有死的,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一个出生—成长—死亡—重生的过程。你要把这个建筑拆毁掉,就等于把它杀死;杀死以后把它掩埋,上面再建新的建筑,就等于原来的建筑获得了重生——这是玛雅人的观念。
哈佛大学对科潘考古已百余年,中国2015年立项
科潘的考古工作,在1892年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一位英国探险家,在美国获得了外交官的身份。他带着一位非常好的画家,开始了对中美洲的游历。他们参观科潘遗址、帕伦齐遗址和奇琴伊察遗址,出版了非常精美的画册。大家就好像重新发现了一个失落的非常精彩的文明。哈佛大学碧波地博物馆从1892年开始对科潘进行系统的、长期的考古工作,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
2014年我们去科潘进行了第一次考察。当时考古界正在进行一个很大的学术项目,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是这个项目的秘书长。当时设计了一个课题,就是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对比,让我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中国文明的特征。做这个课题时,大家都深深感到,我们对世界文明的研究非常薄弱,特别是出自考古学家的研究几乎没有。一般是通过文献来进行研究。
哈佛大学的费什 (William Fash) 教授是很有名的玛雅学家,当他还是哈佛大学一名博士生的时候,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关系非常好。张先生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现在已经去世了。费什对中国学者非常有感情,所以特别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科潘访问,并与我们讨论是不是可以开始对科潘的发掘。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2015 年这个项目就立项了,这是中国的考古学家第一次在中美洲进行自己主持的项目,甚至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在另一个世界文明的中心开始自己的考古工作。
费什教授和李新伟等中外考古人员在科潘丛林里
任务是对贵族院落发掘,解读出变化来了解科潘王国
科潘的核心区有广场、球场、金字塔,还有王宫区。贵族的居址 在王宫区附近。我们选择发掘的地方,就是贵族居址,叫Las Sepulturas,就是众坟丘之地,因为以前在这里发现了很多墓葬。我们具体发掘的遗址,就在它的东北角的位置,是贵族居住区里最大的一个院落。
1990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东侧部分进行了发掘,包括东侧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这个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发现,包括石榻。玛雅的房子有点像我国北方农村的房子,进入房子以后有一个土炕。玛雅的房子中有用石头砌成的炕,石头炕的外面,镶嵌着经过雕刻的石头。这个石榻上刻着白天的太阳神、夜晚的太阳神,还有月亮神、金星神的形象,是很有名的精美石榻。
我们的这个项目 就是要对院落进行全面的发掘,这样就把整个院落全都给解读出来——它的发展、变化,住在这个院子里的贵族家庭,院落主人和王室的关系,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从这个贵族家庭的变化中,又会了解科潘王国。
科潘核心区有广场、球场、金字塔,还有王宫区
中国队参与考古的贵族居住的院落
贵族一家有两次兴建,每次先埋葬重要人物,共建三期
经过发掘和推理,我们得知,北侧建筑一带,当时什么都没有。这个贵族家庭来到了这里,准备在这里兴建一个重要的建筑,作为这个家庭的主要居住地。他们按照玛雅人的传统,先埋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个就是圆坑的情况。用石头砌墙壁,里面填充卵石,顶部用大石头封盖住。这里经过清理,我们发现了人骨,保存得不太好,身子是弯曲的,还可以看到一些玉器的情况。最后发掘完成以后,发现了三件陶杯。还有五件玉器,其中有两件都是耳饰。死者应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物。在墓葬外面,有一个小坑,里面放了两件陶器,底下是一个大盘子,盘子里面放了一个带把的像壶一样的器物。下图是一件彩陶大碗,上面有彩绘的图案,还有特殊的符号。
彩陶大碗的外部
在完成了这个墓葬以后,这个贵族家庭就开始了兴建。兴建了两个建筑,一个是西侧台子的建筑,还有一个是东侧的建筑。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北侧又建了一个矮的台子,使用了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建这个台子有什么作用。
后来这个贵族家庭又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建筑。在这一次建筑之前,他们又埋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次的规模比第一个墓葬要大,是用石头砌的一个墓圹之下的墓室,用大的条石把它封盖了。起开以后,我们进行了非常仔细的清理,可以看到墓室的两边是用石头砌起来的,上面盖着条石。
墓葬里发现了两具人骨,还有周围摆放的陶器、玉器。还发现了一颗牙齿,这颗牙齿被钻了一个小洞,在小洞里又嵌了一颗小的玉珠,这是体现玛雅贵族身份的一个标准装饰。墓葬里还发现了几件彩陶器。还有一件没有彩,但是有漂亮的刻画图案,应该是装烟草的一个小烟壶,还有几件玉器。
在完成了这个墓葬以后,他们又拆毁了第二期的3座建筑,然后立了8根矮的柱子,先建了一个临时性的建筑;后来临时性建筑也被盖住了,就扩建了整个台基,形成了一个长长的新台基,又把台基的中间部分抬升起来;在台基的中间部分,建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台梯,把它继续抬高;然后在中间建了一个重要的建筑,在两侧又建了第三期建筑。这个就是整个建筑的发展情况。
发现了绳子结,获知第十六王的复兴举措:与贵族共享权力
在发掘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在最顶部台基的周围,发现了13组雕刻。台基两侧各1个,东西两侧各3个,后面有5个,又是一个“13”。这些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像一个人脸的情况,还有像两捆柴火一样交叉火炬的图案,上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图案,复原以后的就是这样的。中间是交叉火炬,中间像一个人面,上面像一个绳子结。在玛雅研究里,墨西哥纪年的符号实际也是一种绳子结。这个符号是很有名的,也是科潘的一个符号,因为它跟科潘王族的起源有关。
台基周围发现的雕刻,中间人脸上方有一个绳子结
Q号祭坛的线图中记载,第一王就是在以交叉火炬为标志的一个圣殿里获得了权力,获得了太阳神的称号,这样他才经过150多天的跋涉来到科潘。这是一个关于国王起源的记载。
科潘王国经过第一王时期的建设,逐步走向繁荣。这个时期的这个贵族家庭也获得了相当的权力,可以建立自己的庭院。第二期的建筑大概建于科潘最兴旺的第十二王时期,这个时候王国也在发展。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是第十六王或者第十五王的时期,正是科潘王国复兴的时候。根据记载和建筑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知道第十六王为了王国的复兴,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和其他贵族共享权力,因为他想有一个更牢固的统治基础。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贵族家庭有王宫才有的符号,他可以拥有与王国的起源以及第一王有关的交叉火炬这样神圣的符号。这个可能就是十六王和其他贵族家庭共享权力的表现。
虽然我们只是进行一个阶段的发掘,且只是对北侧建筑的发掘,但是我们已经获得了丰富的信息。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贵族家庭的发展,与整个科潘王国的发展是相当合拍的。
发现“中国龙”,与玉米神交错的“羽蛇神”
我们在继续发掘过程中,突然发现一条赤链蛇,它是中美洲最毒的蛇之一。蛇藏在乱石里,在我们发掘过程中突然窜出来,把大家吓一跳。工人把它赶走了。我们有些后怕,因为被蛇咬非常危险,当地的医疗条件又很差。蛇走了以后,我们在它盘踞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雕刻,包括这件我们所说的玛雅民族的“中国龙”,确实很像中国的龙。但是在玛雅,人们管它叫羽蛇神。我们后来又发现了玉米神,还发现了像鸟爪一样的大爪子。后来,我们在哈佛大学专门为拼刻雕刻建的一个大沙盘里拼出了完整的形象。整体上像一只鸟,但是头是我们看到的“中国龙”——羽蛇神的头,两侧的翅膀是剖开的,像海螺壳形状的翅膀。这是一只神鸟,玉米神在鸟的腹部,像两只爪子。
玛雅民族的“中国龙”
在玛雅文明中有一本很有名的神话书叫《波波尔·乌》,有一些故事还真的与考古发现相对应。在一个故事里,玉米神死了以后,又被冥王杀死,然后骨头被磨成了粉,投到了河里。后来河里的鲶鱼把他的骨头粉吃掉,就把他的身体聚合到自己的身体里。之后神鸟又把鲶鱼吃掉,这样就把玉米神的身体全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但是因为鸟的头太小,玉米神出不来,他只能完成他的重生——将神鸟的头又变成了羽蛇神的头,脖子变粗了,嘴也变大了,玉米神才完成了重生。
在玛雅的一件彩绘陶,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情况。羽蛇神头形状的鸟头,还有海螺壳的翅膀和他的爪子。不过在这个故事中,玉米神是风暴神的形象。另一件玛雅彩陶,我们可以看到神鸟在吃鱼,然后在它的腹部,玉米神重生了。
科潘的玛雅国王,经常会装扮成玉米神来表演舞蹈。在线图上,可以看到有一只鸟叼着一条鱼献给国王,这样就是在帮助他重生,即把身体部分,交给玉米神,让玉米神重生。
玉米神的重生,在玛雅世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会重生的玉米神
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按照现在考古学家一般的观点,大约在距今15000年的时候,东北亚的人群可能因为追逐猎物——或在陆地上追逐驯鹿等大型猎物,或在海洋中追逐鱼群而来到了美洲。先到北美,又逐渐向中美洲和南美洲扩散。现在的美洲人,很可能在旧石器时代以及晚期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发展程度的阶段,那时候很多的基本宗教观念,可能已经形成了。
李新伟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里介绍自己的玛雅考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东亚的文明和北美洲的文明,就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所以张光直先生说,中华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文明,他把这个背景叫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就是中华文明和玛雅文明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为什么会有相似性?考古学支持的一个解释,是二者有共同的旧石器晚期的祖先,有共同的文化基因。
玛雅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独一无二的文明标本。中华文明在与旧大陆其他文明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玛雅文明在美洲大陆孤立地生存发展,形成一支独特而奇异的文明之花。他们没有金属器,没有驯养过牛马,没有发明过车轮,没有车辆来帮助他们运输,但是他们形成了高度发达的艺术、宗教信仰和天文知识体系,这是它的独特魅力。
科潘的中心广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西班牙殖民风格,中间为复活节前游行彩路
科潘是西班牙一个美丽的小镇。16世纪西班牙一位国王的使臣发现了科潘,当地保存了玛雅的遗风,也保存了早期西班牙殖民地的风格。
我们生活在中华文明中,然后去发掘中美洲的古老文明,确实很新鲜。我们培训他们的技工使用我们的新型仪器,为他们讲解电脑及软件还有小飞机的操作方法,考古发掘也是两个国家人民文化交流的活动。
我是中国做玛雅研究的第一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我们的学术界和公众对世界文明有更大的兴趣,让我们有更广阔的世界文化视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史研究室和世界考古室主任,中国在中美洲地区首个考古项目“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和中美文明综合研究”负责人)
文末链接:
作者:李新伟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综合:澎湃新闻 、腾讯视频官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