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海率先做起的垃圾分类对减少碳排放有否贡献?个人平时如何攒“碳积分”加入“30-60”双碳行动?如果全球70亿人每周有一天都吃素,地球可少排碳50亿吨,你会去做吗?
上周六(11月20日),157期文汇讲堂《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特别讲座——格拉斯哥峰会后中国的双碳路线图和挑战》成功于云端举行。主讲嘉宾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清晰地梳理了格拉斯哥气候峰会的四个关键词、中国双碳路线图面临的四大挑战,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具体解析了上海的双碳政策制定、先试先行举措。今起分主讲1、主讲2、嘉宾对话、互动四篇以飨听友。也可点击文末链接直接观看视频回放。此篇为互动问答,听友聚焦身边事城市事国家事天下事。
俄罗斯承诺2060年碳中和,是和本国国情经济结合
上外俄罗斯研究中心郑杰岚:俄罗斯在格拉斯哥会议上也做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您怎么看待这个承诺?中俄这方面有无合作?
诸大建:从排碳面临的挑战角度,我把世界各国分为三类: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印等发展中的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小岛屿国家。俄罗斯在资源禀赋和面临挑战上和中印接近,油气生产和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产业。二氧化碳排放规定了限度,尤其是加快了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的节奏,在很多高峰会议上,俄罗斯和中国有同样的压力。他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一定是和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后的统筹考虑。
和中国一样,俄罗斯承诺2060年碳中和,是和本国国情经济结合
用黑格尔的“正反合”看双碳政策,细部和整体相结合
同传牛旭林: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视角审视西方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利弊,可否引发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样一种富有原创性的东方思路?
诸大建:用黑格尔提出的“正反合”逻辑,可以诠释这个话题。中国传统主张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哲学的居高点,也是中国现在强调生态文明的文化基因。近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科技分门别类搞研究,专深有余综合不够,现在世界又到了需要在分析基础上整合的阶段。我们讲双碳并不是就能源讲能源,就环境讲环境,而是要进行发展模式的整体性变革。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发挥作用,只有整体没有细部是不够的,只有细部但没有整体也是不够的。就如黑格尔所说我们需要正反合,中华文明要和现代的科学技术进步整合起来,这样的整合探索会带来更好的新发展。
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减少物质流就是减排
退休听友邵建明:请问垃圾分类和双碳是什么关系?
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的一个环节,双碳也是要靠经济社会循环化推进,循环后相当于把垃圾变废为宝
刘佳: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双碳也是要靠经济社会循环化推进,循环后相当于把垃圾变废为宝。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分类后的湿垃圾发酵制肥,可回收的纸板循环利用,就会有双重减碳效果。一是减少了垃圾焚烧、填埋产生的碳排放,二是减少了生产纸板、肥料等需要的能耗和碳排放。
诸大建:可以更系统地看待双碳发展与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双碳发展可以把垃圾分类和处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双碳发展可以使垃圾分类和处理更加精细化,例如湿垃圾混在垃圾焚烧和填埋中进行处理,会产生甲烷和其他污染气体,因此湿垃圾要精准地用基于自然的方式或回到自然的方式进行处理。另一方面,现在的垃圾分类并不能把源头的垃圾产生量降下来,而双碳发展可以通过更加源头的循环经济实现垃圾减量。
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城市在内的行为主体,碳核算和减碳通常有三个范围:范围一是直接的化石能源排放和减碳,比如说开燃油车、坐飞机等。范围二是间接的用电排放与减碳,例如家庭电气化或者开电动车可以减碳。范围三是生产和生活上下游供应链上的物质消耗。生产和生活中的这些物品与能源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些物品的制造和使用隐含着全寿命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在范围三减碳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换句话说,生产和生活中消费的物质量越多,隐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越多。因此用循环经济减少物质流就是减少垃圾产生量,也就是减少碳排放。
衣食住行都能攒“碳积分”,“吃素拯救地球”?
热心听众线上留言
主持人李念:如果实施碳积分行动,两位嘉宾可否现身说法,分享一下你们每天如何积攒自己的碳积分?
诸大建:那我每天应该能积攒不少碳积分的。例如我有私家车,但是平均每年开车不超过5000公里,一般用在长假一家人去长三角城市自驾游,平时到市里开会都坐地铁,去学校是步行。又如我平时都带手帕,也节省了很多一次性纸巾。再如我用打印机打东西,我自己要看的资料一般都用双面打印。诸如此类积少成多,可以减排不少。
刘佳:我就从衣食住行说起。“衣”,我的旧衣服通过回收体系直接循环利用。“食”,光盘行动,尽可能不要食物浪费。现在部分低碳人士推崇的是在饮食结构上偏于素食。因为牛、羊等在养殖过程中会排放不少甲烷,对温室气体影响很大。“住”,在办公室或者在家里,空调温度保持在相对适中的水平,选择能效等级较高的电器。
“行”,倡导绿色出行,以公交、走路、自行车的方式替代传统的燃油车。上海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因为相比一般传统的燃油车,电动车节能效果超过30%,加上电的碳排放因子比燃油低25%,所以一般电动车减碳效果可达50—60%。如果推广碳普惠的话,这块减碳量相当可观。
诸大建:说到吃素,上周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一个女孩子演讲说,如果全世界的人保证一周有一天是吃素,那么70亿地球人可少排50亿吨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在内的温室气体目前世界排放总量是500亿吨,50亿吨相当于世界总量的1/10。因此,这个逻辑似乎成立——即吃素拯救地球。
主持人李念线上提问
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正在研究中,多家园区愿做试点
上海电力公司杨奕辉:上海何时会出台园区和企业碳排放的计算标准?这个标准是否会包含政府对产业调整的意图?
上海电力公司杨奕辉线上提问
刘佳:这个问题非常好。最近正对上海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园区、企业开展调研,都提出碳排放如何核算、范围如何界定。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虽然有些细节尚未确定,但已经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核算范围和相对成熟的核算体系。而在区级、园区、企业层面,仍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比如在园区层面,哪些化石能源是需要算在园区层面的,移动源交通运输工具碳排放怎么算?怎么评估?工业企业为主的园区和商务楼宇为主的园区要有不同的低碳转型推进路径,马上会有分类型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模式。现在很多园区都很有积极性,愿意打造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如何应对欧盟未来的边境碳税?出口进口齐努力
文化推广者柴俊:西方发达国家在完成了工业化后,陆续将高排放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并没有减少。上海做顶层设计时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诸大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世界和区域之间的碳流动涉及进口和出口。比如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双碳背景下出口到发达国家就会碰到碳壁垒问题。欧盟已经在搞碳边境税,据说2026年会实施,如果你的碳排放标准偏低,就会外部性影响内部化,到时就要支付碳税。
进口则要提高门槛。现在世界上碳意识较强的经济体肯定会把碳外部性的成本定高,这样招商引资的门槛会高一点,这样高排碳企业就会被排除在外了。上海要起引领作用,某种角度上要给进口制定一定的准入标准,通过绿色标准促进高端产业发展。
中国不靠传统的产业转移,靠提高低碳技术实现国家减排
诸大建解释,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在改变,但地球上的碳排放总量在增加
全世界的碳为什么在增加?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在改变,但地球上的碳排放总量在增加。发达国家生产端的碳排放是减少了,但人均消费的碳排放是在增加的。在双碳背景下搞大循环,中国要走新路,我们要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交往手段。“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发展水平低于中国,我们输出产品时要有强烈的低碳意识。
刘佳:我补充一点,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的比较关键的驱动因素是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也是他们的碳排放逐渐下降的较大因素。但我们更多还是要通过产业低碳转型来实现,同时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出口,以此来缓解碳排放压力。
为何今年的能耗和用电量增速非常快?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订单都转移到国内市场,导致能耗和碳排放加速反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低碳化矛盾仍比较突出。
养殖牛羊、种植水稻……甲烷排碳集中在农业端,当提前布局
13日,COP26上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通讯行业退休听友张勤:11月13日,COP26上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请问甲烷排放方面,根据联合声明会怎样展开、实施?
诸大建:我看到“中美联合声明”里有甲烷排放合作很振奋,因为减少甲烷排放对中国也富有挑战性。美国已经设计了甲烷的国家控制目标。在甲烷排放统计及其管理工作整合方面,我们的基础性工作还做得不够。通过中美合作,可以对甲烷减排做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这也说明中美在双碳问题上有很多合作空间。
刘佳:从排放源来说,甲烷排放较多的在农业领域和废弃物填埋。特别是牛羊等养殖过程中甲烷排放非常大,因此饮食倡导更低碳、素食;水稻在播种时水田厌氧过程中也有甲烷排放。而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相比能源燃烧二氧化碳减排目前来看难度大得多,我们要有大国担当,需要提前谋划和布局,通过技术革新来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鼓励企业在电力现货市场购买绿电,并以此抵扣碳排放
图为地铁龙阳路基地屋顶安装了12912块多晶硅组件,552块薄膜组件,总的装机容量3.66兆瓦
环境管理人员钱雪莉:上海绿电市场化是否有时间表?企业可否与绿色电力公司签署用电合同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
刘佳:电力现货市场也是上海“十四五”重点工作。目前也有企业直接参与购电,但是企业数量仍相对较少,“十四五”需要逐步推进、加快步伐。
电力现货市场如果可以和碳交易市场做衔接,反而会使碳成本更好地转嫁和体现,这样由于碳成本的优势,绿电就可以相比高碳能源发的电价格上反而更低。
诸大建:今年年初,上海报纸报道了一家企业和西部的绿电供给成交一笔合作,但电过来要上国家电网。我不知道这样的单独购买绿电怎么计算企业的碳减排以及与国家电网的关系怎么处理?
刘佳:这也是目前正在考虑的,大约有十余家企业购买了未来五年15亿度电。
我们和电力公司也在沟通,这些电是否可以算作上海全社会的绿电?因为实际电网的电力布局很复杂,相当于纳入了汪洋大海,不一定能够真正分得出,但也可以根据结算予以区别处理。目前也在企业层面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核算方法,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地走出去购买绿电,在企业碳排放中予以扣减。
国家提倡碳和污染物协同减排
杭州传统环保行业李方宁:双碳政策出来以后,对传统环保行业来讲有什么新的挑战?如果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的,有何好的推荐?
刘佳线上解答听众提问
刘佳:从2018年开始,碳管理职能部门转到了生态环境部门,考虑到碳和污染物能够做好协同减排,比如在源头减煤不仅降低了二氧化碳,也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协同效应非常好。
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专门提出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因此,现在会注重将碳排放管理控制技术和原先的污染物治理有效打通。有些末端治理的环保技术,可能会增加能耗和碳排放,如VOC的治理、电厂脱硫脱硝设施都会增加能耗和碳排放,现在鼓励环保技术更节能、更低碳,更多地从协同上去考虑技术创新。
诸大建:下一个十年是双碳目标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关键十年,希望各位有所作为。
刘佳:希望我们各位都能在“四化”——能源零碳化、资源节约化、经济循环化和低碳产业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角色。
(编整:李念)
直播回看网址:http://mobile.vshibo.xin/live/launch?id=413
【相关链接】
诸大建:COP26文件首次规定“减煤”,真正开启“新工业革命”|157期文汇讲堂1
诸大建:中国碳排总量居首,十年内减排与发展这样平衡 | 文汇讲堂157期2
屋顶光伏、农光互补……上海如何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157期文汇讲堂3
作者:诸大建 刘佳
编辑:钱亦琛 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