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做了关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主题发言
【导读】18至19日,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科院与上海市府新闻办联合承办。昨天(19日)举办了五场平行分论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实践与全球治理”“中国十四五规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运”“共同未来与青年作为”。
在由上海社科院召集、14位中外学者参与的分论坛四的议题一“国际关系中的共同命运与各国路径”中,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讲堂嘉宾)做了主题发言,题目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意义》,资深国际问题专家黄仁伟是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创办初期的重要策划学者,而“一带一路”也是其近年来的研究新重点,他曾在诸多场合谈及“一带一路”发展态势和意义。昨天在现场,黄仁伟逻辑清晰,观点新颖,语态昂扬而亲和,令在线的海外学者和现场学者和媒体大加赞赏。讲堂特整理完整版以飨听友。
18至19日,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图为“论坛四议会场
今天重新回到“世界中国学”会场,很亲切。
我要讲的题目是“人类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关系”,这是当代中国涉及到和世界关系的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前者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者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外交史上有很多重要概念,只有“和平共处5项原则”有此殊荣。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将影响现在直至2050年的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21世纪的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至今还在探索的,有些内涵和外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尤其是两者的关系。
实践和理论关系:只有一带一路的广度、深度可以匹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一带一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图为新华社制作的新媒体产品
我认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一带一路”是实践,“人类共同体”是理论或说理念、概念。具体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而“一带一路”的实践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撑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她要把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都包含其中,人类共同命运是什么?现在和未来人类将遇到很多诸如气候治理等共同的难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尤其凸显其意义。
对于如何应对目前世界面临的难题,各国提出的战略、口号非常多,但付诸实施的却很少。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其广度和深度足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匹配。比如,从广度而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能代表吗?美日印澳四国能代表吗?不仅不能,利益的结合也没那么深。然而,“一带一路”现在已经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大洲和所有的大洋,甚至于北冰洋也在“一带一路”上。从深度而言,原来我们以为“一带一路”就是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电站、通信、环保等等。
但现在我们发现它远远超出这些,它是世界新的产业链、新的供应链,新的资金链重组,它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大网络建设,它也是文明的交流,是人心的互通,是文化的互补,它是国际规则的构建,甚至是国际体系的重建。“一带一路”的宽度、深度、广度超出我们预设。
“一带一路”生出很多新的增长点,绿色、健康、数字,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朝前走
如果5G在“一带一路”上普遍落地,发展中国家就进入了最先进的数字时代
现在“一带一路”已经长出很多新的增长点,比如说绿色丝绸之路,就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上带着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的标准,比如说健康一带一路,新冠疫情爆发后,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检疫设施、疫情的互相通报的机制等亟待建立和完善,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或最初爆发时,就得到控制,不至于在整个一带一路上泛滥。比如数字一带一路,大量的电子商务的开发,使得海外商人可以不到中国,但提到中国的商品在自己的市场上。中国遍地都是电子商务,现在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因此,可以预见,如果5G在“一带一路”上普遍落地,在工业互联网下,各种基础设施、各种运输工具,各种生产的资料都用上了5G,发展中国家就跨越式的进入了最先进的数字时代,长久以往,拒绝5G的西方国家是否会落到后面去了呢?
所以,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理念,2015年开始实践,不过五六年时间,我们的外延不断在扩大,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资金、政策、民心,现在又是健康、生态、数字,诞生了很多新概念。这些加在一起,真的在世界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一场基础设施的革命,一场产业链的革命,一场文化交流的革命,还有世界工程的革命。
所以,这样就把人类命运共同体非常快地推到了实践的层面上。要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看“一带一路”怎么做,“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怎么样向前发展。
更有意思的,“一带一路”可能突破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突破了文化的差异,突破了各种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障碍。
“广义一带一路”:在全球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中,利用中国基建优势给世界机遇
“一带一路”项目之一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修造船厂。修造船业务板块曾经经营困难。中远海运对其进行翻修重建,升级替换所有基础设施和机电网络。新华社发
我现在提出一个新概念,叫“广义一带一路”,它是包含着美国、欧洲、日本各自提出的基础设施计划。他们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基础设施计划,美国甚至将自己的计划称为“基于西方价值观的基础设施”,我说真的是画饼充饥,把这个饼画在地球上,让全世界来等着吃。
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投出去几千亿美元,大家也很担心能不能收回来,我说收获是远远超出几千亿美元。而美国的7000亿美元基础设施计划,还要跟几千亿的国防开支和几万亿的社会保障去竞争,等待国会的批准。即便国会同意,国防部同意,计划通过,还需要设备和装备。
而中国有基础设施最好的装备,世界最大的盾构都在中国,不仅中国造、中国用,还是中国出口。还需要基础设施的技术,造500米高的桥,几十公里、上百公里长的隧道,现在哪个国家能造?还需要基础设施和队伍,人力资源的拥有也是中国最完整的。所以我们的基础设施是“世界的乒乓球冠军”。现在我们把中国的基础设施提供给世界,这就是中国机遇就是世界机遇,中国发展就是世界发展,我们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最基础的一个动力,那就是“一带一路”。
同时,我们不排斥西方在做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全球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是靠中国一家包打天下,我们是开放和包容的,中国带个头,希望更多的国家加入,我称之为全球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而不是“一带一路”,聚集全人类力量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并共同管理和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更进一步了。
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一带一路”是物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精神,这二者结合,形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它为世界提供物质产品,提供精神产品,为21世纪的世界作出中国的贡献。
谢谢!
(李念据现场演讲整理,柴俊亦有贡献)
作者:黄仁伟
编辑:钱亦琛 李念
现场照片:上海社科院张严峻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