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上海在发展中着力破解了哪些难题?从16字城市精神到6字城市品格,背后有怎样的生动实践?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如何续写新的传奇?日前,在“新中国历史画卷中的上海故事”这一恢宏主题下,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奚洁人教授,将上海解放的历史进程、上海人民的历史贡献以及改革开放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娓娓道来。“上海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脚印,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两种精神’,即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精神。上海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孕育和成长,既基于一百多年来对外开放的历史积淀,更取决于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推陈出新。学史、知史让我们爱党、爱国、也更爱沪。”
奚洁人教授讲述“新中国历史画卷中的上海故事”(图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解放“大上海”: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动员组织力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今年年初以来的“全民战疫”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更让国人深感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强大的动员组织力量,也因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愿意为之舍身奋斗。这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在上海解放的进程中,都有着鲜活的诠释。
曾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的奚洁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指出,人民解放军接管大城市,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是中共农村包围城市胜利的标志,也是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毛泽东在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召集华东局领导同志讨论进占上海问题时,就提出了“慎重、缓进”的方针。他认为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因为如何接收、管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还缺乏经验。对此,不少人觉得奇怪,哈尔滨、沈阳、吉林都解放了,天津、北平、南京都攻下来了,怎么还会缺乏经验?事实上,上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世界五大城市之一(其他四个城市为伦敦、纽约、巴黎、开罗)。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又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城市,是金融、经济、贸易、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再加上外国租界及其外国势力的存在,增加了社会复杂性。所以,种种情况都决定了要进入、管理好这个城市非常不易。解放上海,对于创建中的新中国是非常关键的一仗。
1949年5月左右的上海街头:穿着西式服装的男子、停在十字路口汽车、女演员葛丽亚·嘉逊代言的力士香皂的巨幅广告
“中国共产党因强大的动员组织力量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奚洁人描述,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上海近万名共产党员,6万名工人纠察队、4万名学生、教师,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护厂、护校、护店,确保了上海这座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上。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这一天,全市自来水、煤气、电力等城市供应没有间断过1分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干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故上海一解放,《人民日报》次日就发了号外,新华社社论作出如是评价:“人民解放战争发展到大上海的解放,这乃是二十世纪中叶震动全世界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事件。”
被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称之为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的经典照片曾给中外读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与心灵度撼力。“这是1949年5月27日攻入上海的解放大军夜宿南京路街头的真实情景。为了不扰民,人民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人民就是从这样现实的情景当中感受到了共产党的纪律,感受到共产党对人民的一片真诚。当时原本准备把工厂迁往香港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看到这一幕,遂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因为他感到这样的政党是值得信赖的,他可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英军名帅蒙哥马利看了这张照片后,感慨道,‘我这才明白了你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经美国武装起来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奚洁人道出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5月27日攻入上海的解放大军夜宿南京路街头的真实情景
上海的“银元之战”“两白一黑”战等:统一财经工作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上海解放后,“经济战”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场执政大考。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有效管理城市可在新中国首场经济战中寻得经验。“上海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如果上海经济控制不住,中国经济就稳不住。共产党同上海资本家打的经济仗,是陈云指挥的,他在上海灵活运用多种经济手段同资本家进行经济斗争,终于打胜了这场开国经济仗,为共和国历史留下了多彩的一笔。”
奚洁人以“银元之战”为例,上海刚解放时,银元投机极为猖獗。上海证券大楼则是资本家投机的大本营,每天都有上千人集聚在那里,至于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投机分子更是不计其数,仅1949年6月5日这一天,就有2万人,三天后,多达8万人。投机分子利用“黄白绿”(黄即黄金,白是银元,绿是美元)兴风作浪,抵制人民币。在投机商的操纵下,银元价格在短短10多天内就上涨了近两倍。银元价格的暴涨拉动了物价的全面上扬,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上海大米价格竟上涨了两倍多,棉纱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在此情况下,一些私营百货公司竟然用银元标价,拒用人民币。结果,人民币往往是早上从人民银行发出去,晚上又回到原地。陈云认为,对付的办法就是查封投机商的大本营,从源头上堵死投机行为。于是,1949年6月8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电告华东财经委员会,同意查封上海证券大楼,严惩投机分子。6月10日上午10时,上海警备司令宋时轮率领军警包围了上海证券大楼,逮捕法办了238人,沉重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又指示上海华东财经委员会,要求铁路等交通部门只接受人民币,而且还规定只能用人民币纳税。通过政治、经济双管齐下,不到一个月,上海银元投机风潮即告平息。
1949年6月10日查封金融投机的总指挥部证券大楼
在“银元之战”后,上海市政府又与旧经济势力打了“棉花之战”“粮食之战”和“煤炭之战”,后被称为“两白一黑”的战争。在市场搏击中,陈云运用解放区强大的物资基础,完全用市场的手段让投机商“两面挨耳光”,原来有些投机商嘲笑新政权,说“共产党军事是一百分,政治是八十分,经济是零分”,经过这几个回合的斗争,不得不服输。毛泽东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工作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执政智慧在新中国的首场经济战中展露无疑。
上海与其人民的历史贡献:走在抗美援朝前列、在1980年代创造多个“第一”
如果说金融战、科技战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胜利,也是精神上的胜利。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朝鲜战争后,作为亚洲人的我在英国时腰杆才直了些。”朝鲜战争后,一位在南非的国民党退役军官,在公交车上受到了通常白种人才有的礼遇。
“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上海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工人阶级和上海各界群众响应中央号召,始终走在抗美援朝运动的前列。”奚洁人以史实佐证,全市工商、文艺、教育界等人土纷纷捐款购买飞机大炮,至1952年5月底,捐款折合可购买战斗机566架。其中全市工商联捐赠270架,荣毅仁代表中新厂职工捐献飞机12架;组织医疗队五批共14个大队,许多著名医疗专家、医学院教授参加,以白求思为榜样,奔赴前线救死扶伤,有300多人立功;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王文娟与王兰剧团演职人员集体参军,赴期前线参加战地巡回演出……
抗美援朝期间,上海各界人士纷纷捐款购买飞机大炮
在新中国发展中,上海自觉担当了共和国脊梁,作出了重要贡献。奚洁人指出,在整个1980年代,由于各方面负担较重,上海经济的增长幅度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导致了连续数年的地方财政赤字,但上缴中央财政的款项始终只增不减,一直高居全国榜首。虽然,上缴中央高额的财政款项也造成了上海自身的困难,但为了国家的发展,上海人民愿意承担,这就是上海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上海还在1980年代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艘潜艇在上海下水使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上海最先使用,上海把自己生产的第一辆国产轿车定名为凤凰牌,生产的手表称作上海牌手表,还参与了第一枚探空火箭,自主创造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发射,是中国的骄傲,上海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邓小平强调:“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上海生产的第一辆国产轿车——凤凰牌轿车
“上海既要努力拉长长板,更要积极贡献长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提速。”70年的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服务全国的责任,迈入新时代的上海更肩负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使命。
1990年代上海破解三大难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家往哪里搬
交通整治、烟花禁燃、垃圾分类……很多人说,上海是一座永远值得信任的城市,很多看似无解的难事,在上海总能办成。背后,体现的正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精神力量。在奚洁人看来,“既要知晓成就,也要了解困难,这才是正确认识上海改革开放的方式。”
他介绍,上海在1980年代创造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气象,比如,1979年3月15日,《文汇报》刊登了一通栏的雷达表广告,这是改革开放后上海乃至全国首个涉外商业广告,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还有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期货交易所、第一家航运交易所、第一块批租转让土地改造旧区等等。但同时,上海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基础设施十分陈旧落后。1991年底,一股北方袭来的寒流竟然在一夜之间造成上海五万多处地下水管破裂,大量的房屋还是解放初期遗留下来的,有的已经不能经历风雨。当时的黄浦江没有大桥隧道,渡江的交通方式只有轮渡,每当遇到大雾时轮渡就会停航,还因此发生过事故。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来上海考察,看到在上海这个新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欠账严重,一些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如此简陋,感动落泪。
1979年3月15日,《文汇报》刊登了一通栏的雷达表广告
“然而上海并没有停止自己改革、创新探索的步伐,反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展现了攻坚克难、勇于突破的精神品质。”奚洁人剖析了1990年代上海在发展中着力破解的三个难题,“第一,钱从哪里来?为此,上海决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开放金融市场、引进外资;开放土地市场,将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利用级差地租,实施土地批租和置换,迅速突破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瓶颈。难题之二,人往哪里去?国企改革,减人增效,百万职工下岗、转岗,这对我们党执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上海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再就业工程’这一国企改革经典之作。难题之三,家往哪里搬?现在我们看马路都很宽敞,有高架有绿地,原来这些地方都是居民住房,这就面临着‘百万居民大动迁’。在此过程中,老百姓都有贡献,同时,市民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城市功能得到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9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上海改革开放从“后卫”转向“前锋”。
开放、创新、包容,已然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是最可宝贵的软实力,也是一座人民城市的灵魂所在。如今的上海正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治理之“本”,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这正是新中国史为我们留下的启示之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1990年代至今,陆家嘴的变迁对比
1993年12月13日,89岁的邓小平冒雨登上杨浦大桥,看着浦东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他吟诗道:“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女儿问他何以诗性大发,他说:“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如今27年过去了,拥有先行先试的契机,背靠科创板、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平台,上海已经开始把引领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打造扩大金融开放的新高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作者: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