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晚上8点,第143期文汇讲堂《全球防疫,中国和世卫组织如何在一线并肩作战》准时在千聊直播间开讲,本次讲座是在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全球抗疫跨入进行时的背景下举办的。因不受线下地域限制,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城市的听友参与听讲,并获得了主讲嘉宾汤蓓副教授所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力支持。本篇分享互动提问(上),聚焦各种合作。
世卫以专业权威分享数据,地区间合作是补充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王艺静:1月30日,新冠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构成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事件(PHEIC)”后,东盟国家外交部和卫生部发表公告,更强调的是东盟间的合作。这是否说明部分国家更倾向于地区间的合作,而不是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的合作?
汤蓓:世界卫生组织总体上是一个多种制度和谐共存、彼此互补的基本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并不存在地区国家更愿意通过东盟,或者说更愿意通过世卫组织来开展合作的选择,因为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世卫组织是一个专业知识的权威机构,因此,它可以与许多国家分享数据与经验。而地区间的合作则起到了另外一种协同的效果。由于这些国家在地理上彼此接近,传染性疾病容易跨境传播,它们之间的团结和彼此的协调就非常重要。以东盟国家自抗击SARS时就有通过政策协调,一致行动的经验来看,周边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其实是对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一种补充。
第143期文汇讲堂在千聊直播间开讲,听友们积极提问
短期内国际援助会困难,疫情过后治理会加强
来自江西的高校学生欧阳曜章:此次疫情使得非传统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但在大国竞争、全球化出现逆流的情况下,这次疫情能否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合作的契机?
汤蓓:从短期看,就应对本次疫情而言,国际合作或许会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我们了解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能力不足,可能需要依靠外来的国际援助和其他帮助。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自顾不暇,自身都面临着疾病防控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我个人认为,短期内发达国家提供资源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可能会出现一些阻碍。
我们应当针对目前全球卫生合作制度,组织一场新的反思与改革的倡议。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世卫组织和跨国全球传染性疾病防控这件事情,就处在不断进步和调整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就是在接受挑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疫情过后,相关的全球治理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东亚合作被凸显,中美之间或有积极改善机遇
上海高校学生韩天:许多国家都向中国捐赠了相关物资,日本捐赠物资的标语还一度引起热议。此次疫情将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汤蓓: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学者,我们在研究卫生治理的议题时,也特别希望能够通过卫生合作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现在看来,似乎呈现出了这样的趋势。比如中日之间,特别是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令人感动。例如,日本捐赠的物资上写有一些中国唐代的诗句。最近,China Daily的头版报道,一位中国女孩在日本街头分发口罩,并且配上“回报日本社会”这样的标题。“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合作中相近的儒家文化背景也起到相当作用。东亚国家之间的团结,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2月20日,在日本名古屋车站附近,在日华人华侨在街头免费向当地民众发口罩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目前并不顺畅。有无可能通过这次疫情的合作,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在国家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双方常常会出现不信任,但当双方产生利益交集之时,或者说存在共同合作的空间时,沟通就会变得比较顺畅。未来,中美之间在疫情问题上除了合作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如果由此推动和改善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这是很值得期待的前景。这一进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产生一些良好的趋势,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积极把握。
各国各地情况大相径庭,应对疫情不能照搬
上海外国语学院学生张宏:此前中国以外一些国家对此次疫情的反应被网民诟病为“不会抄作业”,以致于民间产生了不少误解。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的应对也受到了不少质疑。那么,在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应该如何互通尽量真实的信息呢?
汤蓓:关于“抄作业”的说法,在卫生治理领域并不严谨和科学。首先,在我们国内就不能“抄作业”。中国地域极其广阔,人口众多,每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是一个超大规模社会的治理。江苏与上海的防控一定存在不同之处,虽然两地紧邻,但现在江苏的防控依然是一级状态,而有些地区已经调整至二级了,如何去“抄作业”呢?
在国际社会上更是如此。在世卫组织的框架下,过去曾有一些全球性的疾病防控项目。例如,1980年代的艾滋病防控,1950年代、1960年代的疟疾防控,当时的确有一些相互借鉴的现象,但并非都奏效。一个很简单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喷洒消毒剂来灭蚊,在巴西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运用到马来西亚就失败了。作业抄不得,因为每个国家国情都不相同,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
工作人员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场馆喷洒灭蚊药剂(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专业领域会议,踊跃发声
上海民企管理者俞为民:我知道汤老师参加了上个月的慕安会,不知道您在现场是否看到傅莹大使直怼佩洛西?有没有参加WHO论坛主题之夜,那里有没有特别的信息可以分享?
汤蓓:我认为这不能叫“怼”,因为傅莹大使确实回答得有礼有节,并且非常有风度,是以理服人。当时,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的反应,其实有一点语无伦次。在对外交流中,这种有风度、有理性,又捍卫自己的立场和国家利益的对话,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谈到在慕安会上的其他感想,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决策机制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西方拥有较好的共同决策机制,他们通常会组织一个圆桌讨论会议,邀请卫生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包括来自企业、政府、科学界、国际组织的人员,共同进行讨论。假设今天国际社会遇到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挑战,那么,我们现在的国际制度是否能够应对?如果无法应对,我们的空白点在哪里?现有制度的漏洞在哪里?通过智库的形式,对这些预设问题提出建议,然后发布政策建议。
汤蓓在2月举办的慕安会上
倘若真有一天,我们遇到这样的挑战,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会怎么办?可能会从现有的政策工具箱中进行挑选。那么谁来提供选择?就是这些专家了。所以,中国一定要参加这样的专业会议,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想法,在制度设计中阐明自己的考虑内容。
(袁琭璐整编)
相关链接:
信息公开是什么都报吗?首先是权威和专家解读 | 143期互动2
汤蓓:新冠肺炎的PHEIC警报4月底能否被解除?|143期主讲1
汤蓓:中国带头支持世卫,全球抗疫会否减少弯路 | 143期主讲2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