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很多人不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反应。在灾难面前,哪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一线医护人员会有怎样的反应?对于不同群体如何做好心理调适?日前,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分享了《疫情期间的危机心理调适》,在她看来,若应对得当,危机就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契机。
个体和团体有不同的危机调适技术,保持“隔离情绪”是首要
问:心理危机是对创伤、灾难或重大事件的急性应激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无法解决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心理危机干预同样是有作用的,分为团体层面和个人层面。团体层面的危机干预有哪些方式和目标?
方新:“危机干预”干预的不是现实事件本身,而是人对危机的反应。团体层面的危机干预有以下几个目标:
1、稳定化:降低情绪紧张;
2、资源调动:减轻危机事件的影响;
3、正常化:强调所有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现象;
4、恢复适应功能:首先是增强团体凝聚力,如在休息时,可以召集大家聚在一起聊一聊,一起哭一哭,哭完互相鼓励:“一定会有灿烂的拐点,我们加油!”“有事互相搭把手,一个也别落下。”其次可以促进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
5、识别并转介:有人的情绪可能会达到障碍的程度,可能需要专业帮助的个体,有需要的应该用药。估计抗疫一线会有这样的状况。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
问:个体层面的危机调适有哪些?除了常用的深呼吸,听说还有一种“金刚罩技术”?
方新:个体层面的危机调适技术有以下几种:
1、在认知层面,认清大局,与自己的“无力感”同在。作为病人,不要跟医生闹,因为没有床位医生也没有办法;作为医生,记得能做多少做多少,为所能为,为所当为。医护人员可以先给自己定个口诀。遇到情绪不好时暗自默念,比如:“冷静”“稳住”“外面阳光灿烂,我要活着出这个病房”等。
2、在情绪层面,可以使用情绪隔离即金刚罩技术(心理防护服技术)。首先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放松的状态,想象你被一个透明的金刚罩罩住,对面的进攻就像榴弹一样,全被这个金刚罩挡开,从旁边滑落了。只有有用的信息能进来。比如患者在你面前拍桌子大吼:“为什么我就不能住院?你们医生怎么见死不救?”这时金刚罩会挡开他愤怒的情绪,让你保持对他的攻击视而不见,你只听到他需要床位,然后尽量平静地回复:“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只有6张床,也不能把之前的病人从床上拉下来,您坐下来,咱们好好的想一想现在能做什么 ”,保持隔离情绪。其次,宣泄(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如下班后找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或是在自己爱人/朋友面前哭一场,也可以拨打全国众多的心理热线获得支持。
3、在躯体层面,可以进行深呼吸以平静放松身心、调动天然的心身免疫力。即使戴着口罩也可以在交替换班的间歇做个相对深的呼吸。
4、在行为层面,做到良好的饮食、睡眠、防护,回避不必要的伤害。建议要在自己消化能力的基础上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一定不要在这段时间减肥;能睡的时候就眯一会儿。
5、在信仰层面,相信经历即阅历,经历会转换成人生的经验。等这次疫情过去之后,这个事件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生的经验。人生灿烂拐点的出现,则会让我们在未来更加热爱生活。
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让自己舒适的方式放松休息
加强内在力量,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问:人生是在危机-稳定的循环中上升的,危机中的人们常缺乏“安全感”而增加“无能感”,深圳医生目前开出“音乐疗法”。除此之外,应对危机还有哪些有用的策略?
方新:应对危机有以下几种策略:
1、加强相对的安全感,给恐惧建立边界。没有绝对的安全感,休息的地方相比病房是安全的。有的地方可以相对放松,有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恐惧并不是无处不在。
2、聚焦于自己的控制感,接受“无能感”。与自己的无力感同在,依然要反复强调的是“能干多少干多少”。
3、加强内在稳定性、内在力量和内在智慧,可以听音频资料或音乐。
4、积极休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让自己舒适的方式放松休息——你其实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5、自我鼓励。医护人员可以和自己对话:“某某,你真棒!你又坚持了一天,你又完成了一天,你又救了几个病人!虽然有人去世了,但我们都尽力了。这是人类面临的一种困境,它不是我个人能力能够解决的,也不是我们一个传染科,或者中国一个政府能够解决的。”
6、社会联结。这个时期同事们之间尤其需要紧密联结,相互支持。
7、资源取向。可以憧憬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好生活!如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可以想:等这场疫情过去之后,我要去那些一直想去但没去过的地方。然后,可以试着憧憬以后去玩的具体景象。
8、文化资源。武汉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钟南山院士所讲,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个城市里也出了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人们也非常智慧,这也是一个可用的文化资源。
助人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身心状态,痛快地哭是一种表达途径
问:疫情中,团体领导者和助人者如何保持“可持续战斗力”?哭泣是否是进行自我心理干预的一种有效方式?
方新:对于领导者,要保护好自己的团队。让团队成员吃好、喝好、休息好,才能持续战斗。
对于助人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具体而言,即保护你的感觉通道: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从而保持自己的心情稳定;回避不必要的伤害;觉察自己状态的限制:不行的时候不要硬撑;注意休息:能休息的时候马上、及时休息。别忘了,谁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大家需要找到表达的途径,进行自我心理干预,找到放松和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我分享一个经验:在汶川地震的20多趟救援中,我每次看到满目疮痍,回到家会先去痛快地哭完再去工作。你会哭吗?社会规则让我们隐忍着别哭,憋在胸口十分难受,在此教大家正确的哭的方法:
1、孩子般哭泣:像孩子一样,大张开嘴,大口吸气,哭的时候把气吸到横膈膜的位置,这是非常原始和健康的哭法;
2、擤鼻涕:大力的把鼻腔里堆积的堵塞物全部擤出来,应该会耗费许多纸巾;
3、大口喘气:仰头,张大嘴,气吸到横膈膜的位置;
4、躯体活动:活动肩膀,抖动上身,前后拉伸手臂,脱敏。
此外,作为团队成员,应该懂得寻求情感支持,学会寻找专业帮助。
处于极度疲惫状态,一线医护人员出现的一定是不良应激反应
问:抗疫期间一线医护人员面临艰难的处境,如前期在医院既不敢上厕所也不敢喝水吃东西,因为医疗物资紧缺;同时又要直接面对一大批一大批来到面前的病人,每天持续工作的强度非常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应激反应?
方新:毋容置疑,他们目前的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因此,可以预计他们的反应通常会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1、在认知层面,精神长时间高度集中,紧张、太疲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和决断能力也都会下降。
2、在情绪层面,会产生恐惧、愤怒、敏感、无助无力、挫败绝望等。其中恐惧非常正常,是一定会有的反应。愤怒,因为会有很强的无力感。人在无力感面前,一部分会变成抑郁,另一部分会以愤怒的形式发泄。历次危机救援都会发现愤怒是一线常见的情绪之一。敏感,如果身边有其他同事大大咧咧,粗心马虎,他的粗心就可能导致其他人的感染,那么我可能对他的行为就会极为敏感。目前医护人员已经在一线一个月了,加上身边的同事一个个病倒,难免会出现无助无力,挫败绝望的情绪。
忙碌而疲惫的一线医护人员
3、在生理层面,表现为高度紧张、亢奋、疲劳、疼痛、纳差、失眠。医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治疗,一天、一个月持续下来,肌肉群得不到休息和血液补充,会非常疼痛(我每次在讲这些内容的时候,也会感到全身疼痛,我们做心理治疗干预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也要进入他们的身体状态,体会他们的感受)。有些人开始会吃很多,后来太累了反而吃不下东西。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晚上睡不着,导致失眠。
4、在行为层面,不爱说话或多话,发脾气、冲动、强迫。有些人会不停的说话,自己无法控制,因为过于焦虑的缘故。有些人会出现强迫洗手。
5、在三观层面,产生了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我们平时正常上下班,不觉得生活有多么美好,但在经历过当前这次疫情后就会更加珍惜,可能会更加享受生命,爱惜生命,也许会多去旅旅游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反应,是普通民众在面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当然,现在广大民众可能会有些良性应激反应,但一线医护人员出现的一定是不良应激反应,部分可能已经有功能失调状况(如出汗、失眠、焦虑障碍、抑郁障碍、PTSD闪回等)。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心理反应频次越来越慢,强度越来越低,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每天反应都表现得同样强烈,没有减轻,那么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医患互动时多运用非言语信息,用姿势传递肯定与关怀
问: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互动和沟通中要注意哪些要点?
方新:互动时多运用非言语信息。当前,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实际接触时,由于穿着防护服,只露出了眼睛,患者无法看到医护人员的表情。这时就可以多运用眼神、语音、语调,语速、躯体姿势来传递信息,传递你的鼓励、肯定和关怀。
医护人员鼓励新冠肺炎患者
问:遇到有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用什么技巧来缓解患者的愤怒情绪?
方新:在危机情境中,愤怒是非常常见的情绪;特别是男性化较强的群体,包括比较男性化的女性,因为“有泪不轻弹”,使得他们往往会把无力感转化为愤怒。面对危机中的愤怒情绪,对医护人员来说可以使用两个小技巧,例如,有愤怒的患者在对面指着骂时,首先你可以对他频频点头,表达出对他的理解和接纳。其次,侧身站到与他同侧的身旁,并和他指着同一个方向继续对话(如指着病例或检验报告),让他感觉你和他是一起的,是同一个阵营的。
呼吁民众给医护人员搭把手,送上物质或情感支持
问:抗疫期间有很多温暖人心的感人事件,我们感动于给武汉送蔬菜的山东人,感动于亲自送物资到一线的韩红,也感动于每一个在这次疫情中尽自己一份力的人们。有多项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灾后重建、创伤恢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在调动所有的资源,支持一线的过程中,民众可以做些什么?
方新:病毒敌人在前,医护人员的人墙挡在中间,我们也需要伸出我们的双手,在医护人员的身后撑住他们,我们才可能彻底战胜此次疫情。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医护人员的亲朋好友,包括大学、中学同学,大家都行动起来,给医护人员的家属送菜送肉送豆皮送热干面……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让他们少一些后顾之忧,给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社会支持的力量;
呼吁医院内部的其他人员全力支持一线人员, 送吃的,确保休息的地方,如发动资源到附近宾馆,联系医护人员的休息地方等;
呼吁其他城市的人可以给武汉的朋友打打电话,发发暖心的短信,共同支持他们。
热心市民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送上饭菜和水果
只有战胜了现实中的新冠病毒,我们心理上的恐慌病毒才会完全消失。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冲在疫情一线,替我们挡在了病毒和我们之间。这时,全国人民除了要照顾好自己,还都应该搭把手!
当团体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每个人都在里面扮演不同角色,有的人会冲上去,而有的人会袖手旁观、评头论足。这时我们每个人也应反思,自己在这场疫情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相关链接:
抗疫心理热线11天接电1650个,来电者最担心“妈妈” | 防疫·专家谈
访彭凯平:应激反应正常,抗疫情中变“抑郁”为机遇 | 防疫·专家谈
访黄仁伟:“一带一路”项目停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 防疫·专家谈
霍去病对伍连德或白求恩,人文学者生产“精神疫苗”| 防疫·专家谈
“疫情邮轮”遇窘境,零拒绝或成中国邮轮产业新机遇 | 防疫·专家谈
访苏勇:西贝出借员工给盒马,企业自救还有多少招?| 防疫·专家谈
访王俊秀:打工者愿复工吗?调查揭示疫情下的信任 | 防疫·专家谈
访陈凤英:中国世界经济关系的“至暗时刻”已过 | 防疫·专家谈
访郭齐勇:该不该吃野生动物?重拾“天人合一”智慧 | 防疫·专家谈
访汤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国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院士:17年前SARS如何在一个晚上从香港传向全球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2009年甲型流感无大恙,受益于SARS经验和教训 | 防疫·专家谈
钟扬: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军备竞赛”能否胜出?| 防疫·专家谈
钟扬、赵国屏:彻底灭绝流感很难,因为它会变异重组 | 防疫·专家谈
赵国屏:人类基因石器时代已定,病毒无法淘汰现代人 | 防疫·专家谈
作者:方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