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慢行的蜗牛一定无法想象火箭的速度,一个只能乘船几个月去美国的祖辈无法想象现在12小时飞机就能到达美国。去年10月份工信部宣布3个运营商各自匹配了一段很重要的频率实验5G。之后的11月28日,上海联通也召开了5G新闻发布会。5G的特性和应用方向已为用户知晓。究竟如何正确理解5G技术?如何感知这些给生活和工作、甚至思维带来改变的奇妙应用?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优劣何在?昨天,记者专访了上海联通副总经理沈可先生。
形象来说,5G就是一个十项全能冠军,与4G比,样样领先
文汇报:您作为5G技术的业务推广员,一定会遇到很多业外人士追问,5G究竟是怎样一种技术,您会如何用简洁的话向大家介绍?
沈可:当我们谈论起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时候,一般的传播为了简单,就会突出它的“快”,但我给5G的定义不仅仅是快。5G确实很快,2G、3G、4G,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下行速率几乎都会提升一个数量级,从几十K到几百K到几兆,4G峰值下行速度已经达到100Mbps的水平,手机的速率已接近于原来固定通信网络的传输速度。5G有多快呢?可以在移动状态下达到10Gbps以上的下行速率,比起4G又有很大的提高。但5G的核心有更多原来不具备的特性,它有六个能力,速度快、低时延、大连接,还可做边缘计算、网络切片、高精度的定位。形象地说,拿十项全能来比方,5G方方面面能力都很强,跑跳投样样精通,单独来个百米速度也比专业短跑运动员快很多。
中国企业在5G时代已在逐渐主导主流标准:华为率先,运营商跟随
文汇报:非常形象,5G和4G虽然是数次的增加,功能已经是迭代了。有报道说,中国的5G已经获得49%的专利,因此,在全球范围处于领先的地位。以往,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技术应用上有超强能力,研发原创水平知道得比较少,可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背景?
沈可:4G对于3G来说是技术演进;而5G对于4G则是技术革命。首先,5G是全云化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网和无线空口云化;其次,引入了很多革命性的技术:毫米波,编码技术,多阵列天线技术,上下行解耦等。中国企业在5G时代已经逐渐走向了主流标准主导,为5G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华为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厂商贡献了编码技术,上下行解耦技术并参与到其他标准的制定中,中国设备商持有的5G专利排名第一;中国运营商从TDD-LTE开始,积极参与到通信标准的制定中,5G的标准化也有中国运营商的参与和贡献。比如中国联通在GSMA牵头5G子项目1项,3GPP标准立项5项,ITU-R标准联合立项23项,CCSA行标牵头9项,提交3GPP自主文稿340篇,ITU自主文稿270篇,发布了17篇专题论文,申请5G专利150多个。同时中国联通成立了5G开放实验室,聚焦下一代网络、移动边缘计算、物联网、车联网、产业互联网、大视频等6大领域,发布了20多个行业应用/技术白皮书,并携手多个产业联盟推进5G发展进程。
有了5G的快速和低延时,无人车可以在高峰时段上高架
文汇报:感谢您专业的普及,让国人信心倍增。刚才说的六大特性,在应用方面会带来怎样的改观?刚才您说快是一个数量级的倍增,仅仅是用在手机上网速度上吗?沈可:速度快和时延低一结合,就有创新发生。以不断加速实践的无人驾驶为例,无人驾驶是机器自己判决能否开动,以什么速率开动,以什么路线开动,只要稍有延迟就会发生意外。在4G或者4G+时,全系统的时延是数百毫秒,但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车距编队来说,起码要达到10米左右,才会被认定是安全的。而5G的系统时延可以降低到20毫秒左右,这样车距只要0.6米,通行效率会高很多。打个比方,4G时代,无人车只能在春节期间上高架,那么,5G时代,无人车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上高架。当然有了低时延,在远程医疗、智能制造上还有很多的应用。
1公里内可实施万物联通,重大会议率先使用于安全防范
文汇: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这样我们对无人车的憧憬又要大胆些。去年12月中旬,美国的Waymo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郊区推出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出租车Waymo one。我当时想,美国的交通和我们中国无法比。在高带宽和广联结方面有怎样的利好应用呢?
沈可:高带宽和绝对速度有关,专业术语叫增强的宽带连接。更高的宽带的好处很多,其中之一是能让移动设备看到清晰度更高的内容。比如原来只能看标清,可以看清演员的脸,现在如果上升到8K我们可以看到眼角的皱纹。原来只可以在科幻片里看到有3D全息,也有可能在5G时代变为普遍应用。支持这样的场景要多大带宽?下行速率要数Gbps,上行速率也至少要达到接近100Mbps的水平才可以,也就是只有5G才能够实现。另外关于广连接,我们去看球赛或演唱会,人多的地方大家会感觉手机不太好使,因为一个扇区内同时能够接纳的用户数有限,3G时代是几十个,4G时代几百个到一千个左右,但是5G能够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接纳100万个物体的连接需求。人们尽可能打开想象力,把海量的物体都通过5G网络连接起来。这就是广联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万物互联”。
再以重要安保活动为例,核心区域里所有的窨井盖、垃圾筒,窗户、门、路灯,这些设施是否好,有无移位,全部可以通过“万物互联”来掌控知晓。
高精度定位有助寻人,GPS约10米,北斗约米级,5G到分米
文汇:这些例子都很形象也很振奋。所以,5G的广联结给安全控制的能级上了好几个台阶。我听过您在智慧医院应用方面的演讲,对于婴儿、老人等病家可以关联他们的安全,对医疗用品也可以跟踪它们的踪迹,这些也是5G的特性吗?以前也听说过这类功能,5G有何超越?
沈可:你刚才说的这个功能是高精度定位,目前我们用GPS定位大概在10米左右民用,北斗可以达到米级,但是对于5G来讲,采用了新技术,可以达到分米级,带来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高精度定位是5G六大特性之一,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技术是网络切片,就是把5G的信号按照不同的服务质量进行提供。4G时候无论是连接物体还是人看视频或听广播,所有的业务应用的是同一种标准,比如时延抖动多大,可靠性多强,但有时浪费很多。相当于平时我只要出门买菜,也必须开法拉利。但是5G时代同样的物理空间,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把网络的服务质量按照不同的标准提供给你。比如无人驾驶的车辆,车子在开设备和系统间的交互要大带宽和低时延,但在车内打5G电话就不需要高带宽和低时延,我要看个视频、听个音乐,只要大带宽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的可靠性,同一个物理空间里三种不同需求,5G来可切三个层次分别承载,业务的冲突大幅降低,且每个业务能得到最佳体验,这是和以前大不相同的地方。
无人机送快递将为常态,带上AR眼镜大飞机组装效率高80%
文汇:感谢您耐心的讲解。我这样的工科盲都听得很明白。11月28日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联通宣布了在第一期5G技术支持下确定的6个应用方向——无人机、AR/VR、智慧城市管理、智能制造、车联网、智慧医疗。请您分享一下。沈可:我挑一些重点给大家描绘一下吧。无人机飞控系统要求低时延,在5G之前,飞控系统是操作台短距离的无线传输控制,有效控制距离短,容易被干扰,另外,点到点的传输只能在操控者视距范围内。5G时代做到整个空域的全部信号覆盖,大大扩展了通过基础通信网络完成飞行控制的飞行器飞行空间。飞机飞上去拍个照片传一段视频又需要大带宽。5G都可以轻松应对。
从AR/VR应用而言,不再仅仅和游戏相关。造一架大飞机需要整合数百万个零件,周期很长,飞机零件是曲面、也很复杂。安装过程中,一人操作,一旁必须有质量监督员和技术人员,现在让工人戴AR眼睛,提示信息会和实物进行叠加:工人看到的地方会显示这个零件怎么做动作,比如往左拧三圈,然后现场评估动作质量,中间有没有缝隙?拧得是否到位?我们在上海联通和上飞合作以后,原来要一组工人一天的任务量,现在一个工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到,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80%以上。另外,原来的AR眼镜比较笨拙,500多克,现在因为用5G传输加上边缘云,眼镜可以做得轻薄一些,只有100多克,大大提高了工人的舒适度。
病患在急救车上,连线急诊室即刻可以抢救
文汇:这个AR眼镜还能有助于智能制造。上海中心建造时,大量应用的模块组装,带来极大效率,希望借助5G,我们的大飞机能造得越来越快,又越来越好。智慧医疗也是大众非常关心的,此前,AI帮助读片子的新闻也引发过很大的关注,5G会带来怎样的脑洞?
沈可:是的。5G的六个特性综合起来也完全可以应用到智慧医疗。远程的超声诊断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比如在上海操作B超设备,可以给远隔千里外的另外一端病人做超声诊断,用到了高速传输和低延时,低延时能接近20毫秒以内,使医生看见的屏幕和他手上感觉到的实际的触感能够匹配起来。
另外移动救护也带来优势。救护车上基本上是语音通信,5G以后,直接把照片传到后方急诊室,那么8K的传输其实可以帮组医院的医生看到病人身上的创口或者甚至创面的血管,现场进行指导或做好到院后治疗的各种准备。
5G手机不仅体现在秒级下载电影,还在于VR购物、远程智控
文汇:非常高效,这样是否意味着一些岗位会被替代。这是另外的话题。大家非常关心的5G手机已经宣布,明年下半年会发行,卖8000元。可否透露一下联通5G的新功能?
沈可:前面谈了5G的快,确实对于5G手机给公众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网速的提升以及时延的降低,比如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秒级下载完成。另外,5G会通过手机带给公众更丰富的娱乐消费体验,比如多人联网甚至是异地联网的VR手机游戏,比如VR购物,VR节目直播等等都可以通过手机来体验。另外,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手机会成为这些联网设备的控制中心,民众可以通过手机控制智慧家庭的物联网设备,相当于遥控器。
作者:李念、沈可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