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非洲、世界与中非关系”学术周活动,3月29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启幕。活动期间,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将为该校师生带来系列学术讲座。29日下午的首场主题报告由张永蓬研究员讲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杰教授主持。
非洲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落脚点。截至2021年1月,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非洲国家有46个,占非洲大陆总国家数的85%以上。2018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重点实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并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2019年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
在题为《非洲、世界与中非关系》的首场主题报告中,张永蓬研究员从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瓜分非洲,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实施400年的奴隶贸易,到两次世界大战,讲述了非洲的历史遭遇,说明当今非洲发展的劣势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相比之下,中国同样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上半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基于这一基础,中非从来就是命运共同体。
他说,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双方在政治上相互支持,中国对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有力推动了非洲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中非友好”理念。
据张永蓬介绍,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进入全方位、机制化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关系不断提质升级,经济合作由20世纪后期的单向援助和工程承包,转向贸易投资、互惠互利多向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到工业园建设、产能合作等高水平阶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双方贸易额增长了20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长了100倍。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
张永蓬表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坚持多边主义、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非关系新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通过联合国系统和提供双边援助,向非洲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和新冠疫苗等,同非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击疫情合作,进一步彰显了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中非关系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标杆,为后疫情时期国际秩序的发展进步、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范例。
据了解,2020年12月,西安外国语大学与中国非洲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学术周系列活动是双方本着“增强新理念、开拓新思路、促进新发展”的合作宗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资源平台创建等方面推进中非务实合作、贡献学界智慧的具体表现。学术周期间,主办方将举办10场主题报告和12场专题报告。
本届学术周活动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非洲研究中心、科研处承办,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欧洲学院、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科研基地管理中心协办。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通讯员郝璟华
图:韩 宏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