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唯念海,熠熠红烛映河山。3月27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唐史学会联合主办“熠熠红烛映河山—纪念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汇聚先生执教近半个世纪的陕西师范大学,追忆先生的人格魅力,总结其治学成就,弘扬其治学精神,座谈会气氛浓烈。
史念海先生(1912.6—2001.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36年,先生在北平辅仁大学毕业。之后,经历多次辗转,于1954年调至陕西师范大学,历任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唐史研究所所长、学校副校长,还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主委、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等职务。
“先生一生耕耘在历史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被尊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之一代宗师。先生毕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在致辞中表示,先生在中国历代疆域沿革、黄河流域环境变迁、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地图学、历史地理学史、方志学、历史地理学专业期刊编辑与出版等众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手创建起了陕西师大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重要探索,形成了重要成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在代表校方致辞中,高度评价史念海先生的治学成就及治学精神
任晓伟表示,“今天的座谈会,以期循着史念海先生治学的精神,踏着先生治学的脚步,沿着先生治学的理路,更好地商量旧学、涵养新知、为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开创新局、开拓创新搭建学术平台,经襄助于民族复兴之伟业。”
任晓伟表示,回顾先生一生,他矢志报国,始终坚持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放在人生首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日寇侵华、东北沦陷的残酷现实,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出《中国疆域沿革史》,这是我国第一部公开问世的沿革地理专著,溶学术与政治于一体,从民族“大历史观”的角度呼唤全民的民族意识和抗战意识,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五十年代之后,他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在历史地理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大胆开拓,不仅写出了历史地理学名著《河山集》,完善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还积极为经济社会建设建言献策,在践行中华文人“经世致用”的传承中形成了“有用于世”的独到治学理念。
先生一生求真务实,开创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先河。在学术生涯中,先生不断发掘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空间,不断丰富其研究内容,不断发挥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功能,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整体发展,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奠定了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研究基础,创立了中国古都学,阐明了地方志的价值,丰富了历史地图学的内容,创办了名誉学界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提高了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层次。
先生一生诲人不倦,点亮西部红烛,育育人之人。先生创建了陕西师大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和唐史研究所,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直到88岁高龄时,仍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默默耕耘。改革开放以来,他招收了一批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仅他培养的博士生就达到30位之多。一批批优秀学子,壮大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队伍,其中很多已成为中坚力量,他们将先生之精神薪火相传,堪为“西部红烛、两代师表”之典范。
陕西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说,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主要的创建人和开拓者,也是陕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的最主要奠基人。先生所倡导的“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的治学理念,“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的治学精神,几十年扎根西部、扎根陕西师大、勤勉育人的“西部红烛精神”,是陕西师大、陕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和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赓续发展的永远的灵魂!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致辞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教授讲话
“作为史念海先生的学生,我对史先生非常敬佩。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伟大的人。在撰写《史念海先生年谱》和整理史先生遗稿过程中,自己常常被先生的敬业精神、突出成就和人格魅力所感动。”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深情回忆,自己1979年考入陕西师大后见到史先生,并聆听了他的报告。先生要求我们本着“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的原则学习历史,给自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自己课余时间泡在书库里,看到先生的《中国疆域沿革史》,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变成一只喜爱古籍的大书虫,硬是看坏了一双好眼睛。
王双怀说,先生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对中国历史学特别是历史地理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出版了近30部著作,撰写了360多篇重要论文(其中30多篇为遗稿),主编了多种重要的学术刊物,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代宗师。他数十年间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是名符其实的“西部红烛”,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师表。曾荣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两项教育部一等奖及柏宁顿“孺子牛”奖和曾宪梓教育奖。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秉忠教授致辞说,史念海先生为陕西师大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这些遗产既是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史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无形遗产当属海内外良好的学术声誉。先生会通致用的历史观为海内外学人所推崇,先生所倡导之顾门“宁可劳而无获,不可不劳而获”治学信条,不仅书写于历史文化学院的墙壁上,更深深镌刻在陕西师大历史学人的心中。先生的有形学术遗产,至少包括所培养的优秀弟子,他们已经和正在传承先生的历史观、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陕西师大标志性的诸多学术平台,都凝聚了先生的殷殷心血。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讲话
陕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红霞代表陕西省社科联讲话
“史念海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毕生践行‘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在近70年学术生涯中,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都学等多个领域做出过开创性贡献。先生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门研究人才,构建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陕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红霞致辞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更为复杂和严峻,迫切地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提供高水平的理论和智力支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理论创新、思想引领、价值创造上走在前列,杜绝“脱离人民”“脱离现实”的闭门造车,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而不懈努力。“我们纪念史念海先生,是为了学习史先生高尚的品质和爱国的精神,学习他独特的治学理念和无畏的创新意识,继承他所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一步促进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闵生华代表民进陕西省委讲话
陕西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闵生华说,“史念海先生作为学术泰斗和教学名师,治学育人,皆为楷模;作为民进先贤,垂范后世;作为民进优秀会员,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爱国爱民,历坎坷而不忘初心,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伟然教授,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贾二强教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西安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耿占军教授,史念海先生的弟子及家属代表,也分别发言,追忆先生的宏伟功绩。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