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子泥湿地“红地毯”
集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于一身,黄海逐浪的雄浑气魄与星罗棋布的湖荡灵气在盐城大地上交相辉映。森林公园里敞开心扉深呼吸、广袤湿地上百万水鸟来栖息、百河之城中碧水蓝天润心田,盐城市以绿色发展筑底,将好生态谱出了民生幸福歌。
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这份更新后的《名录》显示,位于盐城市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有19目53科415种鸟类分布,其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物种,根据新《名录》,这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1种。
湿地是盐城最宝贵、最独特的生态资源。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让盐城的绿色“家底”变成了世界的生态“焦点”。
▲大纵湖
▲九龙口生态湿地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盐城市“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的后发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盐城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探索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人民群众的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5.2%,真正体验到绿色发展的力度和生态福祉的温度。
保护湿地资源,放大世遗效应,全力争创国际湿地城市,是盐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盐城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47.5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创建初期的52.75%提高到现在的61.77%;作为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的重要补给站,沿海湿地为丹顶鹤、勺嘴鹬、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栖息地。
黄海湿地让世界聚焦盐城,内湖湿地则让盐城百姓在润泽中感受实实在在的幸福。以九龙口和大纵湖两个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里下河湖荡湿地,成为美丽盐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月22日,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该公园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盐都区。短短几年,大纵湖从“湖面网箱密布,风里裹挟腥味”转变成“湖光水色入眼来,生态和谐鸟儿欢”的美丽景象,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盐城市积极实施退渔还湖、引江入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湖荡湿地保护工程,仅大纵湖区域共退出围网围垦养殖404户,还湖面积13.6平方公里,完成湖区内拆网、清障、平埂等整治工作,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改善,水生植被覆盖率95%以上,湖中螺鱼虾蟹资源丰富,大量鸟类在此越冬。
当地的农民走下了住家船,走上了小康岸,吃上了“生态饭”。48岁的陈秀红曾是大纵湖上的蟹农,全家终年住在船上,如今她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的芦荡迷宫码头工作。“上岸后,我们住得更加安心、舒心。以前养蟹是看天吃饭,现在我和儿媳都在景区工作,收入稳定,还有五险一金。”陈秀红说,2015年大纵湖启动退渔还湖工程,撤掉渔船和围网养殖,她家拿到了十多万元的补贴,在镇上靠近景区买了新房,不仅她上班方便,孙女上幼儿园也便利。
▲小马沟绿廊
▲沿串场河风光带
盐城市瞄准国际标准,全面提升湿地保护水平。通过建立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多元保护形式,逐步建成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我市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建有各级湿地公园7个、湿地保护小区46处、其他形式的湿地保护地13处,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
绿色,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盐城最厚实的家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条清澈的河流、一道沁心的风景、一方湛蓝的天空,都是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所在。
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向污染宣战,向顽瘴痼疾亮剑,推动环境保护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奋力谱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绿色篇章。
2020年,盐城空气综合指数3.52,位居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优良天数308天,首次突破300天,位居全省第三。在生态环境部对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盐城5次全国前十,27次全省第一,最好名次位居全国第三,创造了江苏历史上设区市的最好成绩,连续四年获评“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
▲世纪公园
素有“百河之城”之称的盐城近年来将水环境治理作为改善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市区5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实施,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让河流焕发青春,成为美丽的河、流动的河、文化的河、繁华的河,打造“岸绿景美、人水相亲”的湿地水城绿都。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盐城正在打造“绿色项圈”,为城市添绿留白。2020年,盐城城镇新增改造绿地面积约1837公顷,同时“大手笔”启动建设环城高速圈生态廊道,重点建设“一圈林带、两处示范、百顷整治、万顷良田”,让更多市民享受“生态福利”。生态廊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绿肺”,能有效吸收灰尘和颗粒物,减弱噪音传播,改善市区气候、环境质量,特别是有助于降低市区PM2.5浓度。生态廊道建设将形成持续优化的城市空间格局和不断完善的生态系统功能,建设生态新盐城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绿色发展标杆更加鲜明。
作者:李园园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