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代文豪苏东坡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的经典,更因其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9月1日,备受瞩目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亮相故宫博物院文华殿。78件套文物精品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展览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同时得到天津博物馆支持的两件展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苏轼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治平帖》、与苏轼并称“宋四家”的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真迹,以及1949年后首次展出的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等精品亮相。
苏轼真迹《治平帖》、《新岁展庆帖》等展出
据相关资料介绍,两岸故宫收藏有30多件苏轼书法真迹,同时也收藏有多幅传为苏轼的画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行书《治平帖卷》《归院帖》、《书林和靖处士诗后》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名迹包括《寒食帖》、《宝月帖》、《廷平郭君帖》、《致运句太博帖》、《北游帖》等 ,上海博物馆则收藏有苏轼晚年《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名迹。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介绍,此次展出的展品是从故宫博物院16万件文物中遴选出数百件相关文物,再经精选而形成的。藏品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苏轼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治平帖》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世称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宋人《赤壁图》(资料照)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珍贵的苏轼书法真迹,可让“苏迷”们大饱眼福。其中,《治平帖》是现存最早的苏诗书法之一。此作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是托家乡寺庙僧人帮忙照管祖坟,提及思念家乡,想回“蜀中”任职。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字画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
▲苏轼《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
▲《新岁展庆帖》(资料照)
苏轼《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字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二帖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是苏轼书法由早年步入中年的佳作。
明代画家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是1949年以来首次展出。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
▲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资料照)
“苏黄米蔡”同展,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与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清拓东坡像圆扇(资料照)
特展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回到了苏轼生活的时代,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游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观众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在这一单元中,除了苏轼的《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题王诜诗词帖页》外,蔡襄《京居帖页》、黄庭坚《君宜帖页》、米芾《盛制帖页》,欧阳修《灼艾帖卷》,以及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共同展出。欧阳修、黄庭坚等与苏轼交往情谊、“乌台诗案”等北宋历史事件也在这些展品中有所体现。
▲黄庭坚《君宜帖》
黄庭坚的《君宜帖》是他写给友人的便札,在信末尾附言称“东坡诸书一借”,因是酒后所书,其笔画颇显颤抖,但结字紧凑、险特,用笔飘动隽逸。米芾《盛制帖》是米芾早年作品,字势飞动、笔墨清润,反映了米芾这一时期书法风格。蔡襄《京居帖》兼具王羲之和颜真卿风格,反映了蔡襄在这两种书体上的造诣。
苏轼与欧阳修、黄庭坚、蔡襄等人的交往,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苏轼对米芾有不小的影响,展品种,米芾的《盛制帖》为其致友人蔡肇(字天启)尺牍之一。小行草笔势飞动,形态曼妙;“天启亲”三大字则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现了“刷字”的艺术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证作于米氏41岁之前。
▲米芾《盛制帖》
苏轼《题王诜诗词帖页》与王诜《渔村小雪图卷》也同在这一部分展出。据《东坡乌台诗案》载他们之间的最初交往始于熙宁二年(1069年),而《题王诜诗词帖页》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年49岁。该帖是苏轼为好友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然仍醉心于诗词,有世外之乐。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资料照)
《渔村小雪图》卷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迴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就是王诜的西园。当时最为有名的文人雅集之《西园雅集》就是在王诜家里进行的。后世有诸多描绘《西园雅集》的作品,其中清代朱耷《西园雅集记卷》和丁观鹏《西园雅集图轴》也在展览中展出。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资料照)
再现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
漫步展厅,仿佛在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文华殿后殿的喷绘场景源于故宫院藏马和之名作《后赤壁赋图》,通过将小舟与仙鹤形象做成微动画,生动地展现了苏子与客“复游于赤壁之下”,“有孤鹤横江东来”的场景。画作本身的静和一鹤一舟的动相互衬托,灵动有趣,意境悠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海报的标题“千古风流人物”六个字,是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前赤壁赋》中集字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纵贯画面、一气呵成,与画作浑然一体。
同时,故宫出版社出版了展览同名图录,收录了76件(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书画、碑帖、器物类苏轼主题文物。除附有文物基本信息外,还分别对文物做出介绍,并收录书画部专家为本次主题撰写的相关专业论文6篇。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照片:除资料照片均李扬摄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