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纪念陈元赟赴日传播中华文化400周年暨余杭历史传奇人物陈元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余杭召开。来自日本名古屋、北京、杭州、天津、广州等地的社科联文史专家、学者及武术爱好者齐聚陈元赟的故里余杭,围绕日本现存陈元赟著作与史迹、陈元赟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明末浙江遗民的海外避祸与际遇、从日本柔术到柔道——中国人陈元赟的贡献等内容展开研讨。
陈元赟(1587年~1671年),原名珦,字义都,浙江余杭人。是中国明清之际杰出学者,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陈元赟幼年好学,通诗文、书法、绘画、建筑、制陶及医术。二十七岁时入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术和制陶术,并负责管理寺内陶器、药材,对医药、针灸、气功、食疗都颇有研究。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33岁的他东渡日本流寓52年未归。在武术上,于日宽文三年(1626)前后居国昌寺创编柔道,传授给武士福野正胜、三浦义辰、矶贝次郎,以后三人各形成流派,使柔道传遍日本,因此陈元赟被日本人奉为“柔道鼻祖”。
“陈元赟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是中国明清之际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诗文、武术、制陶及医术等方面的成就异常丰硕,许多方面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室副主任任蜜林介绍,在文学上,他是中国公安派文学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对日本近世文学的革新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制陶工艺上,他主持、传授烧窑制陶技艺,陶法精致,独具风格,被称为“元赟烧”,尤以茶器为上品,对日本茶道有影响。“在医学上,他在日本行医的同时,广泛传播了元代浙江义乌人朱丹溪的医术及学说。”任蜜林介绍,陈元赟著作甚丰,有《虎林诗人集》、《既白山人集》、《升庵诗话》、《老子经通考》、《元元唱和集》、《陈元赟书牍》等多部。陈元赟崇尚民族气节,多次题款自署“大明武林”人,并以故乡余杭芝山、既白山取号,而这两座山都在余杭径山镇内的径山之麓。
30年前,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的前辈衷尔钜先生,对陈元赟作了非常精深的研究,堪称国内陈元赟研究的开创者。他曾评价说,陈元赟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诗人、方伎家。他在日本德川时代对日本文化、柔道、技艺等有着多方面贡献,影响至今未泯。日学术界和其他各界把他与著名学者朱之瑜等尊为日本的‘先哲’。”然而陈元赟的事迹、著作、贡献却鲜为国人所知。
“今年是陈元赟赴日传播中华文化400周年,在这个时候追思、研究、宣传陈元赟,对于彰显中华文明之璀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对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姝表示,余杭作为陈元赟的故里将继续加大陈元赟研究和宣传力度,真正把陈元赟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高度,让陈元赟这一历史人物在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和杭州“一城一窗”建设、余杭“三个全域”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体现应有的价值。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