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宁淮特别合作区”在淮安盱眙揭牌,继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后,江苏开始探索以特别合作区的模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是江苏以开创之举突破“行政区经济”,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宁淮特别合作区位于盱眙县东南部,距南京市区85公里,合作区核心区面积8.21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约2平方公里。两地在前期研究会商的基础上,确定宁淮特别合作区由南京的江北新区和淮安的盱眙县作为合作主体,
宁淮特别合作区此时揭牌成立,有着特别的意义。宁淮两地共建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江苏推出“五方挂钩”决策部署,南京有6个区参与淮安4个县的挂钩帮扶工作;2001年,为落实振兴苏北的部署要求,南京与淮安全面开展南北挂钩合作;2005年,淮安加入南京都市圈;2006年,宁淮高速公路通车,两地启动南北共建园区建设。之后,随着201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2017年《宁淮挂钩深度合作规划》的获批实施,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19年来,南京共援助淮安资金3.66亿元,两地合作建成省级南北共建园区5家,签约挂钩合作产业转移项目1600多个。
全国各地的共建园区,有些存在成效不显著、进展远未能达预期的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共建园区未能彻底解决行政区划的束缚,利益分配等机制不能有效激发共建双方内在动力。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江北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宁淮城际铁路即将开建,在诸多有利条件叠加下,宁淮特别合作区的设立有着突围意味,两地将其定位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宁淮两市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区。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南方的深圳和汕尾设立的特别合作区提供了诸多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步伐迈得更大。该合作区的前身也是产业转移园区,此后获得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较早研究深汕合作模式,他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不改变深汕土地行政属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汕尾让渡管理权,交由深圳一方全权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区发展面临的法制、体制等障碍,理顺了深圳对于合作区的支持投入和产业促进机制,为区域协调合作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来源:综合新华日报、淮安发布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