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长三角区域发展,对外要开放,对内要放开。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其中一体化是路径,高质量是目标。”在22日举行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徐宪平如是说。
从高层论坛到专家访谈,整整一天的“头脑风暴”让与会者大呼过瘾。来自三省一市的党政主要领导、相关专家以及长三角知名企业代表齐聚芜湖,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献计献策。
一体化可借鉴自贸区经验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徐宪平从国家层面解读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和影响力,并分析了未来实现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他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推广复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和做法,全域逐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为题,探讨沪苏浙皖如何发挥好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其长。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可以形成一条规律、一个经验,那就是完成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而完成这一布局,则需要对中国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发展作综合考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提出,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既有自上而下的要求,又有自下而上的期望,以及世界高度关注的广阔和深邃的核心背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任务是‘两个服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体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周汉民表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着力在产业政策、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互联互通、市场监管、法制一体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使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发展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体制环境最优,综合实力最强,应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此,周汉民也建议,要着力推动改革举措集中落地,着力推动自贸区的辐射效应,着力推动对标全球治理新理念。
示范区的核心是“跨界”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呼之欲出,示范区的“示范作用”究竟会体现在哪儿?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看来,即将建设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最核心的功能应该是建立区域的协调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称为制度创新的‘样板间’和‘试验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巨大红利,也存在很多障碍,而这个示范区,应该在现有行政管理的框架下,去探索跨界的协调和突破,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界管理经验和制度,今后可以在全国类似的跨界地区推广。也希望示范区能够在公共服务、投融资的财税分享机制、生态保护的环境协同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陈雯表示。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说:“只有把蛋糕做大,同时合理分配,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长三角区域有2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要想一步做到一体化相当困难,可以先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示范区,针对一体化存在的障碍,通过制度创新尽可能多地去突破。”(本报芜湖5月22日专电)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