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北京的鸟类(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史洋供图)
春日的颐和园,不少候鸟从南方归来至此。在西堤的一处水域边,两只凤头鸊鷉优雅地漂浮在水面上,它们的脖颈修长,头顶黑褐色的羽毛向后伸展,如凤头羽冠。岸上的观鸟人早已架起“长枪短炮”,跟着两只鸟移来动去,抓拍着它们的一举一动。
除了凤头鸊鷉,人们或还能见到天鹅、白鹭、大雁,桃红柳绿的园内响彻着“候鸟奏鸣曲”。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的信息,北京已经进入了候鸟迁徙期,仅今年2月,全市共9个国家级和34个市级监测站就一共监测到野生鸟类26.5万只。
有数据显示,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加大,迁徙至北京的鸟类数目逐渐增多。
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2月13日,延庆野鸭湖野生鸟类监测站观测到今年飞来的第一只大天鹅。3月2日,大兴南海子郊野公园的湖面上,迎来了19只疣鼻天鹅和9只小天鹅。3月底至4月初,气候转暖,飞经或停留在北京的候鸟就更多了起来。
“北京位于东北平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候鸟春秋两季的主要迁徙通道。”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史洋介绍道,北京地区的候鸟全市都有分布,其中猛禽迁徙主要途经西部山区,如延庆、昌平、海淀等区;水禽迁徙主要是途经潮白河、永定河等水系;雀形目鸟类一部分途经西部、北部山区,一部分途经城区公园绿地。有些鸟类在南方越冬后,春季迁徙到北方繁殖,北京只是它们短暂停留的“驿站”。休整后,它们会继续往北,最远会到达中国西北部、俄罗斯南部、黑海。
繁荣的迁徙景象带动了观鸟热潮。在北京的市郊、公园,能看到越来越多持单反照相机、望远镜,在便携板凳上等上好几小时的观鸟人。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从春季的迁徙候鸟,夏季的田鸡、苦恶鸟,到秋天的翠鸟,冬天的喜鹊,观鸟人都一一捕捉它们的身影,甚至自发统计园内鸟类的种数、数量、习性、迁徙规律。观鸟爱好的盛行启迪着人们以更平等、温柔的姿态对待其它生灵。
“观鸟和生态旅游会积累更多的鸟类数量和分布资料,有助于了解野生鸟类种群动态,可以给保护部门提供基础资料。”史洋说道,“另外观鸟还会吸引更多人关注鸟类和它们的栖息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建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同时他指出,观鸟人应当遵守文明观鸟的规则,不能一味满足好奇心而做出伤害鸟类与自然环境的行为,如观鸟时应远离鸟巢、营巢鸟群、雏鸟、求偶场所和重要取食地;如需拍摄鸟类,应采取自然光,不使用闪光灯,禁止使用食物或异常录音等手段诱拍等。
高保护价值栖息地设立保育区
“快看,疣鼻天鹅!”“这种候鸟只在前年观测到一只,没想到今年来了这么多!”今年春天,在大兴南海子麋鹿苑湿地出现的19只疣鼻天鹅让观鸟人惊喜不已。
据专家介绍,疣鼻天鹅的迁徙通道主要在新疆、尼泊尔一带,此次部分转道北京可能跟北京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面积扩大的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更适宜的飞行补给站。
候鸟最看重环境适宜度和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北京这几年对生态涵养很重视,环境大幅提升,百万亩造林工程让绿色越来越多,候鸟正在纷纷回归。去年10月,位于北京延庆区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观测到的鸟类达到343种,与2015年同期相比新增48种。去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发现了一种名为“栗斑腹鹀”的极罕见小鸟。
有专家呼吁,在新一轮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树种多样化,种植乔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候鸟栖息习性,因地制宜地为动物多样性提供条件。
据史洋介绍,为了对鸟类进行更好的保护,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计划研究一个利用野生鸟类作为指标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评价体系,通过监测各栖息地鸟类多样性来反映栖息地的生态功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今年将启动覆盖北京城市建成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建立城区动物栖息地保护名录,未来会按照价值划分高、中、低3类保护地,对于高保护价值栖息地,将设立保育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
也许不久,北京的天空会飞过更多鸟类的身影。
作者:本报驻京见习记者 彭丹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