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传拓艺术,是人们对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铸刻在金属或石头上的文字、图形进行拓制和研究的古老艺术。今天下午,“’汉风石韵——金石传拓公益巡展浙江展”在浙江图书馆开展,本次展出的展品是由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传拓培训基地的师生和专家精心拓制的郑州汉石雕博物馆馆藏画像石、佛造像、碑志、匾额拓本80余幅,拓品从汉代到清代上下跨度上千年。
“传拓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表达情感的一门独特艺术形式。本次巡展不仅仅是展现历史艺术魅力,更是为残疾人文化创业、丰富人生、文化自信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中国文化研究会金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胜吾介绍,本次展品涵盖了平面拓、全形拓、立体拓、彩拓、颖拓等传拓艺术形式,门类齐全、精品荟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对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來我国传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代表性技法的系统总结。
站在《河伯出行图》前,你会被深深吸引, 墨拓高152cm 宽 78cm,生动展现了河伯巡游的场景。四条大鱼驾车,车上高张华盖,御者双手挽缰,河伯则端坐车中;车驾上下右各有骑鱼卫士七名指引护卫,左下龙、蟾为河伯开道,浩浩荡荡,气象雄壮。“原作是汉代石刻,出于山东,现藏于郑州汉石雕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石刻艺术委员会执行会长、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主任刘正义介绍,古时候石刻、器物等作品都有很深的寓意,譬如《周公辅成王》中最上端为左右朱雀,中为周公辅成王。周公从成王十三岁到二十岁,代理天子职权,一心朝政忠心不二,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并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中下为老子拜孔子,老子当时是周国的天子书读司库,用现在的话说是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或者叫档案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也可以。他随时接受帝询问、问策、谘询,可见学识渊博。该石刻充分体现了汉代两种思想观念的交融和汇合,使出世和入世、理性和直觉两种观念协调地相互共存,形成伦理道德的崇高性和伦理观的规范原则,最后成为系统的民族人道主义精神。
本次巡展中,首次展出的“中州婚嫁图”、“农林牧福渔”等独具特色、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系列拓本也成为一大亮点。其中《中州婚嫁图》是当代作品,一共有13幅,自“说媒”开始,“见面”、“换聘”、“订婚”、“迎娶”等共24幅故事画面,110个人物,活灵活现地还原了中原地区民间的婚嫁风俗。
“近年來,在相关金石收藏、研究机构的支持、配合下,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残疾人文化创业工作,先后举办传拓、装裱培训6期,培养了几十名残疾人传拓师,他们以一技之长,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作出了贡献。”刘正义介绍,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邀清国内传拓名家和残疾人传拓师,现场进行平面拓、全形拓、彩拓、高浮雕拓和立体效果拓技法演示并向爱好者免费传授各种传拓技法。
据悉,本次展览将延续到4月17日。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