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5日,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容国团击败匈牙利名将西多站上冠军领奖台。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从那天起,中国体育逐步走向世界,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大幕开启。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由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组成的中国男队终于成功登顶,首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徐寅生决战时刻顶住巨大压力的“十二大板”成就经典;容国团在决赛休息室里道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也定格为乒乓球队的座右铭。
夺冠时刻的场景,徐老至今历历在目,“现场灯火通明,欢呼声雷动,一万多名观众喊哑了嗓子,拍红了手掌,最后将手边一切可以抛出去的东西都抛向了空中。”
中国乒乓球队屡创佳绩,北京世乒赛成功举行,一股乒乓热潮在全国各地兴起。作为提振人心、扩大影响和对外交流的载体,乒乓球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1959年世乒赛归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先后接见中国乒乓球队。1961年世乒赛前的集训,中央领导作出多项指示。“周总理叮嘱我们要吸收他人所长,把眼光放长。陈毅副总理说话幽默,要求我们要有大国风度,不要赢得输不得,还说如果失败了请大家吃饭。”半个多世纪前的场景,徐老每一幕都记忆深刻,“贺龙元帅还特地给我们解压,要我们打出风格、打出水平。”
第28届世乒赛前夕,“智多星”徐寅生受邀帮助女队总结经验。从如何树雄心、立壮志,到指出女队存在的问题,徐寅生的分享深深触动了队友,讲话内容也被记录下来送到贺龙手中。贺龙读完非常认可,写下长文批语,要求将徐寅生的讲话稿发给各运动队学习。
1965年初,在看到徐寅生的讲话稿和贺龙的批语后,毛主席写下批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要求全党学习唯物辩证法。随后,《人民日报》登载了徐寅生的讲话稿,题目是《关于如何打乒乓球》,同时配发《编者按》。
“我就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真诚地谈了几点想法。”徐寅生没有想到,一篇未经修饰的业务心得竟在全国掀起学习热,“这让我感到自己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后来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结合训练指导实践。”
作者:本报记者 谷苗
实习编辑:吴金娇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