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木偶戏 武一力 摄
汉剧、汉秀、湖北大鼓,蔡林记、老通城、黄陂三鲜,马应龙、叶开泰、黄鹤楼传说……武汉市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字和声像浓缩于一本书中,留存记忆——由武汉市档案馆、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用三年时间策划推出的全国首部非遗口述AR影像图书《了不起的非遗》(第一辑)3月19日向公众发布。
该书收录了40篇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对话专访,40万字的口述记忆,458张珍贵图像档案,500多分钟精彩视频实录,此外,还邀请国内10余位非遗文化学者进行专业点评。
全书除收录大量一手资料外,还通过AR技术让阅读与视听完美结合,读者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扫码便能观看相关高清视频,将珍贵的非遗口述和影像档案连跌呈现。
从2016年开始,武汉市档案馆等部门以非遗+档案+融媒体的方式,推出全国首档面向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和非遗文化展示传播的电视专栏节目《江城非遗坊》。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影像传达,使大批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进大众视野。节目已经成为武汉市宣传非遗、展示非遗、保护非遗的示范平台,至今已摄制完成非遗项目近百个,累计摄制高清视频素材达1000多小时。
湖北评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祚欢认为,无论评书、剪纸或草编,都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如今有一群人正在保护、抢救传统文化,并出版相关图书,它是每个非遗传承人努力的见证。
据介绍,武汉市将继续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建档工程,以及《了不起的非遗》AR影像图书第二辑编撰工作。同时,他们将在抢救、挖掘、整理、保护非遗文化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为一体,覆盖各个文化领域的非遗资源数据库,建立口述史料、影音文献、个人文献等在内的记忆资源库。
文/本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图/ 武汉档案馆 提供
作者:钱忠军
编辑:钱忠军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