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诗歌将努力克服创作与传播中的‘小众化’‘圈子化’倾向,在诗歌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诗的世界与公共生活之间架设起宽阔的桥梁,让人民成为滋养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让诗歌成为照亮人民心灵的艺术火炬。广大诗人将努力做到与人民共情、为人民发声、获人民认可、得人民喜爱,推动新时代诗歌从‘小众’不断走向‘大众’,在更高更开阔的层面上实现自身价值。”这是近百位中国诗人携手发出的共同心声。
记者从四川遂宁市委宣传部获悉,遂宁国际诗歌周暨《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系列活动近日在当地成功举办。百余位余名中外著名诗人、作家齐聚遂宁,以诗会友,致敬诗歌,就新时代诗歌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达成众多共识,并发布近百位诗人签名的《新时代诗歌遂宁宣言》。
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已连续举办4年。今年,为扩大活动影响,在2017年的6个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活动内容,举办了《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盛典、“诗歌中国·诗意遂宁”万人诗歌朗诵会、“探访陈子昂故里之旅”16地区代表文化和旅游战略合作对话、当代诗歌建设座谈会、大型川剧《苍生在上》展演等10多项子活动,评出了年度诗人奖、青年诗人奖、国际诗人奖、诗词奖、青年诗词奖、理论家奖、青年理论家奖、翻译家奖8个奖项以及“子昂故里·诗意遂宁”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奖项。
最终,来自甘肃的优秀诗人阿信获得“年度诗人奖”,黍不语、泉子获得“年度青年诗人奖”,方伟获得“年度诗词奖”,金锐、张小红获得“年度青年诗词奖”,耿占春获得“年度理论家奖”,李壮获得“年度青年理论家奖”,谷羽获得“年度翻译家奖”。西班牙诗人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获得“年度国际诗坛诗人奖”。
《新时代诗歌遂宁宣言》摘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学,新的文学期待新的表达。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诗歌展开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广大诗人将秉持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以潜心创作的文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艺术雄心,表达中国经验、抒发中国情感、凝聚中国精神,努力创造中国诗歌的新辉煌。
新时代诗歌,将是扎根人民、面向大众的诗歌。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新时代诗歌,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人民的生活、感受人民的喜悲、传递人民的心声、描绘人民的梦想。新时代诗歌将努力克服创作与传播中的“小众化”“圈子化”倾向,在诗歌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诗的世界与公共生活之间架设起宽阔的桥梁,让人民成为滋养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让诗歌成为照亮人民心灵的艺术火炬。广大诗人将努力做到与人民共情、为人民发声、获人民认可、得人民喜爱,推动新时代诗歌从“小众”不断走向“大众”,在更高更开阔的层面上实现自身价值。
新时代诗歌,将是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诗歌。中国自古以来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来古典诗歌的高度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百年新诗的探索和发展,也为今天的诗歌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时代诗歌,将继承这些宝贵的传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奋力触碰诗歌技艺与时代精神的浩瀚星空。同时,新时代诗歌将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坚持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造中借鉴,将深厚的诗歌传统有机转化为当下的创作资源,努力创造出新的表达、新的形式和新的境界,构建起新时代诗歌的“文学辨识度”。
新时代诗歌,将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诗歌。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贯穿着几千年间、尤其是现代以来的文学历史。新时代诗歌将保持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胸怀,汲取外来诗歌营养、参与世界文学建构,不断推动世界成果“引进来”和中国诗歌“走出去”。同时,新时代诗歌将进一步强调文化主体性,坚持立足本土、洋为中用,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体认本民族的精神特质,彰显本民族的美学精神,发出诗歌的中国声音。
新时代诗歌,将是关注新生活、表达新经验的诗歌。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生活,其背后是新的书写对象、新的经验结构,以及对世界的新的想象方式、对自我的新的体认途径。广大诗人将积极迎向时代之“新”、生活之“新”、经验之“新”,超越旧有观念和美学惰性,重新构造我们的思维习惯与感觉结构,不断寻找寄托诗意的新对象、表达世界的新方式、消化当下经验的新的美学器官,努力以诗的形式记录和提纯时代生活,将新时代的经验和感受真正纳入诗歌的审美记忆谱系之中,努力创作基调明亮、能量充足、人民喜爱、能发挥社会作用的新时代诗歌。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诗歌的兴盛从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盛的象征。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诗国,拥有辉煌的诗歌传统、深厚的诗歌底蕴、肥沃的诗歌土壤和广阔的诗歌未来。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汉语诗歌以其高度的繁荣发展,抒发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凝聚了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建立起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形象和强大的文化自信。诗歌的持久繁荣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之间,始终存在着彼此诠释、互为因果的同构性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诗歌的复兴。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新时代已经到来,中国诗歌面对着无比广阔的未来图景。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包括诗歌肩负着“培根铸魂的工作”重任,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行,用明德引领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诗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程度地集聚人心,凝聚起诗的共识,共同创造出中国诗歌新的黄金时代!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征南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