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院士(左二)指导团队成员
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中中”“华华” 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0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成果“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成功入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举办14届,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投票选出,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物理常数,其在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G值,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1999年得到第一个G值,随后被历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录用。2009年,该团队又测量出相对精度达26ppm的G值。
▲罗俊团队研究进展
2018年8月,罗俊团队测量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相对不确定度优于12ppm,吻合程度接近10-5的水平,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这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Nature期刊以“引力常数的创纪录精度测量(Gravity measured with record precision)”为题发表评论认为,这项工作是迄今为止用两种独立的方法测定引力常数的不确定度最小的结果,为揭示造成万有引力常数测量差异的原因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同时也为进一步测量获得引力常数的真值提供了机遇;并评价这项工作是“精密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作为评选现场解读人评价华科大这一项目:“对材料、扭摆的技术的把握,长期的埋头苦干,保证了后期的研究的突破。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
此前,这一项目也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张肇西用“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来形容该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Tips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得票数为序)
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
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
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NA纳米机器人
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
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
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
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
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文/文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王潇潇 高翔 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作者:钱忠军 王潇潇 高翔
编辑:钱忠军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