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西秦墓出土文物现场提取保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通报说,秦都城咸阳城遗址的西北是秦代墓葬的重要分布区,上至国君、下至庶民。该院考古工作者去年在咸阳市渭城区(即秦汉新城)渭城镇龚西村村北,发掘出93座秦汉墓葬,其中战国秦代墓葬75座。其中在两座高等级墓葬M26和M8中收获的宝贝真不少!
这处被业内人士称作“龚西秦汉墓葬”的墓葬群,距义陵(汉哀帝刘欣陵墓)2.5公里,距渭陵(汉元帝刘奭陵墓)2公里。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考古队在这里先后发掘出93座墓葬,其中以战国秦代墓葬为主,此外还有汉代墓葬和明清墓葬。
▲龚西秦墓地点。
▲咸阳渭城龚西秦墓密集区正射影像。
其中的75座秦墓中,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两座规模较大的墓葬M26和M8。小型墓葬分为竖穴土圹墓和竖穴墓道洞室墓两种,以竖穴墓道洞室墓为主;葬具多为单棺,也有一椁一棺、一椁双棺;葬式分为仰身直肢、仰身屈肢、侧身屈肢等,仰身直肢葬约占一半左右。随葬的器物以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为主,主要陶器组合有鼎、盒、壶,以及釜、盆、罐,鼎、盒、蒜头壶等。
“M26、M8两座高等级墓葬,葬具均为一椁两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耿庆刚说,其中M26中出土铜鼎、圆壶、石璧等;M8随葬品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为铜器。出土随葬器物有鼎、圆壶、扁壶等铜礼器以及大量的车马器、兵器等,棺内出土有数量丰富的玉器,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有人骨遗存。其大致对应的是,商鞅变法以来爵制中的五级大夫至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至二十级彻侯。基本涵盖了秦人四大阶层的墓葬——国君、彻侯至五大夫、公乘至大夫、不更至庶民,对秦人社会层次状况的认识更为立体和直观。
“M8墓葬是秦咸阳城遗址周围地区保存较好的少数高等级秦墓之一。墓中发现的兵器有铸有巴蜀式符号的铜矛、错金银鸟虫书的吴越式戈、楚式戈,还发现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这说明墓主生前是一名武将,出土器物的多元性说明战国时期列国交流的频繁,包括和平的或战争的方式。”耿庆刚说。
▲M8墓墓室全景。
▲出土的铜戈。
▲出土的铜矛。
▲出土的玉鱼。
▲出土的玉鱼。
▲出土的玉鱼。
据介绍,M8在发掘过程中,文物保护人员全程参与了对现场文物的提取,使得考古现场文物信息记录与提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多学科的交叉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出土文物的室内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发掘过程中运用RTK测绘、人骨分析等手段,对高等级墓葬秦墓地制度、社会层级结构等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龚西墓地人骨病例分析。
此外,在小型墓葬的发掘过程中,对考古发掘现场信息采集和提取方面进行了实践,包括利用高清数据采集、遥控无人机拍摄等空间信息采集方法,完整记录了遗址区原始形貌。考古队与体质人类学学者合作,对这批墓葬的人骨进行初步的整理、研究发现:这批墓葬中保存有63例人骨,39例个体的保存程度不足25%,20例个体的保存程度介于25%—75%之间,4例个体保存较好,保存程度大于75%。对这批秦墓墓主的性别、年龄、古病理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古病理学是骨骼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疾病在较长时间内发展演变以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的学科,该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对构建战国秦人的健康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的病理分析部分,得出传染性疾病多发可能与农业社会兴起有关,营养不良则与生业方式和食物结构有关。
龚西秦墓的发掘对研究秦墓地制度、秦人社会层级结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朱 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