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9月20日起在西北大学博物馆免费开放,展览以图片形式展示了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成果,还原了两个仿真洞窟和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示了4个洞窟的壁画复原影像。
展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西安市文物局和西北大学主办,龟兹研究院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中心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及该校艺术学院、博物馆承办。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新疆拜城县,是中国现存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艺术史及音乐史等学科之源的珍贵遗存。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于8世纪后期逐渐被废弃,现存洞窟339个,壁画近4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绘泥塑遗迹,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并于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掀起了西域探险热潮,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探险队先后到克孜尔石窟进行考察探险活动。这些探险队或多或少都从这里带走了壁画、彩塑等珍贵文物。其中,德国探险队在克孜尔石窟揭取的壁画最多,近500平方米。目前海外收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大部分保存在德国,其次是俄罗斯,还有部分散藏在法国、英国、匈牙利、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内,还有一部分散落在私人手中。
经过20年的努力,新疆龟兹研究院已收集到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465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
这次展览共展出125幅高清晰图板,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复原展示板块”和“千年丝绸之路与克孜尔石窟艺术数字互动演绎空间”展示板块。“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复原展示板块”选取了克孜尔石窟第14窟和38窟两个1:1完整的仿真复原洞窟和125幅收集到的克孜尔石窟壁画高清摄影图片,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后的仿真复原作品,这一板块诠释了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克孜尔石窟母体间的关系,较为完整的展示了克孜尔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千年丝绸之路与克孜尔石窟艺术数字互动演绎空间”展示板块,利用数字技术(VR、投影方式)对克孜尔118、110、67、117窟等四个洞窟进行影像复原,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穿越历史,在互动体验中接受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之中的古丝绸之路龟兹传统艺术教育。 据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助理叶梅介绍,去年在上海举办了克孜尔石窟群壁画高清图片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观赏。此次在西安举办克孜尔石窟群壁画展,希望能加强陕西与新疆等丝路沿线省份在佛教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表示,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西北大学就把新疆作为考古研究的重要地区,从黄文弼先生到王建新教授,一代又一代学者翻遍了新疆的历史文献、走遍了新疆的古代遗址。在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北大学与新疆在考古领域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
本次展览从即日起展至10月20日。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西北大学博物馆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