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鸿福院士和学生在一起
10日晚8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主办的2018“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83岁的教授殷鸿福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颁奖台上,他与自己的“60后”到“90后”学生站在一起,四代地质人的精神传承让台下掌声雷动。
“问道争朝夕,治学忌功利。”面对全国电视观众,殷鸿福用十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从教之道并与广大教师共勉。
殷鸿福解释,面对教学和科研之道一定要只争朝夕,全力以赴;治学做学问要为人师表,切忌急功近利。
殷鸿福教授是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拥有国际影响力,曾经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他先后倡导和开创了古生物地理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提出了中国的地球生物学学科体系和发展战略。
殷鸿福领导科研团队克难攻坚,使浙江煤山被确立为全球地质年代划分的一个标准——即“金钉子”,此举被认为是“我国地质学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
▲殷鸿福上世纪90年代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
1956年大学毕业后,殷鸿福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研究地质古生物的科研工作者开始翻山越岭,首次论证了华北有三叠纪海侵,为西部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翔实依据。
殷鸿福提出了以牙形石的首次出现作为三叠系初始标志的观点,奠定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殷鸿福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古生物地理学,为我国板块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去年,殷鸿福联合其他专家学者推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有关科研院所,在去年11月启动长江流域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投入经费10亿元,这是高校在长江流域科学研究中的“大手笔”。
殷鸿福领衔的科研团队自2001年来三次以唯一或第一单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殷鸿福院士带领学生在野外考察
尽管年过八旬,殷鸿福依然每年坚持为大一学生讲授《普通地质学》,每次上课他总是会提前5到10分钟进教室。学生们在听了殷鸿福的《普通地质学》后评价,“他讲课十分严谨、细致,并且对学生特别热情”。
刚刚过去的暑期,殷鸿福带着学生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野外教学是他带学生的必修课。他常对学生们说:“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我不亲自去野外考察,怎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让别人相信我的论证呢?”殷鸿福对学生论文的每一个概念、每一种表述,都认真斟酌,反复推敲。
殷鸿福所在的“地质学教学团队”2018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古生物学》《地史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经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庭、教室、实验室之间。他淡泊名利,认为“钱够用就行,把钱留给更有需要的人”。他多次以不同方式捐资助学。
1961年到2018年执教的57年间,殷鸿福培养了50名硕士、博士,其中5人成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人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文/文汇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陈华文 徐燕
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闻中心
作者:钱忠军
编辑:钱忠军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