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全县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4镇3乡,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4个自然村。境内聚居着苗、汉、彝、壮等17个民族,总人口15.8万,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是全国五个单列的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屏边县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环境,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大围山原始森林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天然大氧吧”。屏边也是全国592个、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片区县之一,目前,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5个,贫困行政村65个,人贫困人口8290户32916人(深度贫困乡镇4个、深度贫困村33个)。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把扶持对象找准,把贫困的病根找准,确保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作为援滇干部,我觉得自己在把上海项目安排好、资金使用好的基础上,更需要着重关注民生,在上海与屏边之间建起一座桥梁,把上海社会各界的爱心播撒在屏边的苗岭大地。
爱心点亮幸福童年
2018年1月11日,我陪同援滇前工作单位——徐汇区康健街道的紫荆园爱心妈妈志愿团队来到屏边县新现镇永胜村小学。爱心妈妈们带来了亲手编织的100多件毛衣,还捐赠了小区居民募集的新衣服、文具、食品等。在现场,当天气温只有3度,孩子们衣衫单薄,有些还光脚穿着凉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教室简陋,教具缺失,课桌破损,一个篮球是唯一的体育器材;寝室阴冷,棉被单薄……当看到这些,我和爱心妈妈们的心情有些沉重,有些人甚至当场泪奔。回去后,我把这些情况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呼吁社会给给予屏边困难学生以帮助,让他们温暖过冬,点亮他们的幸福童年。同时,徐汇区康建街道党工委、徐汇区青联、徐汇区学前教育党总支、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幼儿园等都在公众号里发动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我的微信也在朋友之间像滚雪球一样被转发,许多爱心人士都向屏边县希望工程公益服务中心寄来了捐款和物品。据统计,截至3月底,这次点亮幸福童年活动共收到捐款96000多元,新鞋子、衣服、帽子、手套、鞋子1万多件,还有干净的旧衣物2万多件以及一些学习用品、体育器材、图书等。虽然这些衣物、捐款不足以改变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但这些举手之劳的爱心,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目前,爱心仍在持续发酵,资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捐赠乡村学校图书馆等慈善项目都在沟通联系中,至今已经落实捐赠意向款项40多万元。
▲萧兆铭同志(前排中间)与爱心妈妈志愿团队在一起传递上海温度
“村医守护大家,我们守护村医”
个子小巧,身体纤瘦,乡村医生、全国人大代表,这是杨莲英留给外界的标签。对于屏边县河南村2000名村民来说,杨莲英是他们身边随叫随到的杨医生。过去10年里,这位瘦小的杨医生,是他们健康的守护者。4月4日,经过两天的车马劳顿,我陪同杨莲英从屏边县新华乡河南村来到上海,参加当天下午举行的复星集团“乡村医生”精准扶贫出征大会并为乡村医生代言。
杨莲英能远赴上海参加这次活动,源于今年1月上旬上海市工商联和复星集团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利用四天时间,在屏边县围绕乡村医生现状开展的一项调研。四天时间,我与调研组一起行百里山路,实地查看玉屏镇凹嘎村、半坡村、新现镇洗马塘村、湾塘乡阿碑村等8个村卫生室,与9个乡村医生进行了交流访谈,对屏边县乡村医生的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屏边全县80余个乡村卫生室的107名乡村医生每天或在村卫生室中望闻问切,或奔走于山间地头,与乡镇卫生院及县医院一起共同保障着屏边县15.8万人民的健康。可这些乡村医生并没有被纳入政府的正规体系,收入低且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他们除了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诊疗,平时还要靠操持农活养家。他们中大部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只接受过短期的培训,能考上医师执照的更是凤毛麟角。乡村医生后续无人问题突出,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很少人会留在乡村。调研组把问题总结为:“进不去、用不上、留不住(“进不去”指后继乏人缺少新鲜血液;“用不上”指专业能力较低;“留不住”指有能力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呆在穷乡偏壤)。以屏边调研为基础,复星集团最终形成了“乡村医生”精准扶贫项目计划方案。目前,项目已经在屏边启动实施,项目将通过线下线上培训和与县、省级优秀医院结对等,提高乡村医生专业诊疗水平和社区健康管理能力;通过提供意外险、健康险等补充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重症难症的绿色急救及器械、药品等捐赠支持,帮乡村医生诊治社区里最困难的病例;通过表现突出的乡村医生推选激励活动,提升社会关注度。正如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所说的——“村医守护大家,我们守护村医”。
▲萧兆铭同志(右一)为乡村医生精准扶贫代言
让苗绣走出大山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内容,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在屏边苗族自治县,传统的苗族女孩从小跟着长辈学习刺绣,人人都能穿针引线,缕云裁月。早在2014年,徐汇区妇联与屏边县妇联达成协议,给予屏边县50万元“妇女发展循环金”。2015年,徐汇区民政局慈善基金会慈华基金会又捐赠45万元苗族刺绣传承发展资金。在这些资金资助下,屏边县成立了第一家苗族刺绣协会—多彩蒙苗族刺绣协会,建立了第一个苗族刺绣手工艺品展室,举办了第一次民族刺绣大赛,并扶持6户贫困妇女发展苗族旅游产品、苗族服饰加工等项目。玉屏镇苗族妇女陶琼莉,原是一名下岗女工,在发展资金的扶持下,她通过自己过硬的刺绣技能,创办了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聘用了具备刺绣手艺的苗族妇女100多人,不仅解决了姐妹们的就业问题,还将苗族刺绣发扬光大。但是,目前苗绣产品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产业发展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绣娘们还不能依靠绣品脱贫。让绣娘们能通过苗绣“养活自己养活家”实现致富,绣品必须解决市场化、现代化问题。
今年以来,来自上海的东华大学、上海服饰行业协会等的专家和服饰企业的老总们纷纷应邀来到屏边,为苗绣走出大山把脉会诊,出思路想办法,目前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相信有那么多上海爱心人士的关心爱护,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美丽的苗绣产品一定会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实现苗绣的凤凰涅槃。
▲萧兆铭同志(左二)积极扶持屏边苗绣产业化
《“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9)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作者:萧兆铭(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屏边县委常委、副县长)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