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带来了新生的时尚气息。
大运河之于中华民族不止是承载着几千年物质文明的巨大水利工程,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腾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显示出的丰沛的文化自信。
关于大运河的影视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当属2014年拍摄的《中国大运河》。它真实记录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与今天、创造与传承、命运与抗争、影响与未来,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本片由大地史诗、运河上的帝国、 巧夺天工、千年漕运、南来北往、城市脐带、世界的大运河、未完的工程8个篇章组成,通过故事和细节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国大运河的丰采。该片为当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助力。
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大运河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8市,给沿线城镇带来文明、富庶和文化积淀,也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出生在江苏徐州的我,在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每晚枕着运河的涛声入眠,白天在这片被运河水滋养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运河边长大的我对大运河有着深深的敬畏与感激。
近年来,特别是十九大召开后,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蓬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三大长廊”工程为千年大运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突出生态长廊建设让大运河保持鲜活的生命。以运河为主干线,以扬州、淮安、宿迁和徐州等沿河城市为规划范围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在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的前提下,打造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样板区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在保护运河旁古建筑原有砖木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新科技、结合新材料提升改造,既保有古建筑的完整性、真实性,又让原住民能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疏浚畅通水网,保护修复湿地,配备沿河步道、亲水平台、廊架亭台,充分利用运河文化和景观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运河公园、生态走廊,让大运河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共建共享之河”,生态惠民福祉。
打造文化长廊让大运河展示无穷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统筹推动文保、生态、旅游、水利和城镇建设。大运河在江苏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苏州是春秋时吴国都城,运河沿线吴文化遗址俯拾皆是,淮安是明清两朝的“天下粮仓”,“漕运”文化是其重要特色,“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现了淮安“运河之都”的记忆,徐州是两汉发祥地,汉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个城市充满历史底蕴,常州运河五号文创街区、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徐州丁万河水利公园、宿迁水利遗址公园等,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灵动的文化长廊串联起沿岸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展示其无穷魅力。
▲大运河两岸。
构建经济长廊写书沿线城市传奇。“因运而生,因运而盛”,纵贯江苏南北的大运河形成了生命力旺盛的沿运河经济带。这条黄金水道是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运河货运量占江苏综合运输总量的两成。运河苏南段满载的钢材、水泥、油料等大宗货物,成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苏北段成为中国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从徐州到扬州400多公里的运河,每年煤炭运输量几乎等同于京沪铁路,内河航运优势、市场竞争效益,让依河而建的数百家工业企业、数十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缀成产业经济带。淮安市凭借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叠加优势,打造“大运河传统文化习俗+生态旅游”。运河串联起清江大闸、吴公祠、御码头等文化遗存,绘就一幅“水绿相映、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动人画卷,运河经济走廊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渐突出。
近年来,徐州以运河文化建设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做出了颇多有益的尝试。作为江苏最古老的城市,徐州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里龙盘虎踞,水网密布,沂水、泗水、古黄河、古运河经过,汴水、泗水和黄河在此交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在此千古传唱。徐州是运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文化的汇集地,沿运河流域的文化因素在这里汇集交融,衍生出新的文化观念,凭借着交通优势快速的输送、辐射、传播,对周围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历史古城徐州运河沿线留下了很多文化古迹和历史遗存,包括汴水故道、泗水故道、河清门遗址、广运仓遗址、徐州三洪、乾隆行宫、北洞山汉墓、荆山桥、中运河、良王城遗址等,这些运河文明的遗产在运河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汉文化相得益彰。
徐州运河是大运河南下流程中自山东入江苏省的第一站,全长200公里,货运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年,是国家二级航道。大运河徐州段历经1000多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中经历了由简单粗暴开发向环保生态和谐发展的巨大变化。作为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能源、交通枢纽,计划经济下单一发展让徐州在新的历史时期付出了巨大代价,面临新的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徐州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大批设备简陋,环保不达标的生产企业相继停产、关闭,以贾汪潘安湖公园为代表的历史遗留的煤矿塌陷地变成了生态湿地公园,为徐州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煤矿塌陷区改造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如今徐州正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华丽转身,而繁忙的运河只是它辽阔长远的背景。
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徐州着力打造运河文化名片,以窑湾古镇为代表的运河文化名镇是大手笔,窑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有1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展示着他昔日“黄金水道金三角”的繁华。近年来窑湾古镇凭借着运河名牌开发旅游项目,依托运河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成为运河文化的代表;微山湖的生态建设成为全国淡水养殖的典范;市区回龙窗口文化街区依托运河文化的底蕴,展示明清建筑和市井文化的风貌;徐州大力推进生态河湖建设,使丁万河从一条臭水沟完成了全国“最美家乡河”的生态蜕变,成为造福民众的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和谐之河。
千年大运河经历了繁荣兴衰,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流淌着千年古老文明,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让它增值、超值,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源远流长,亘古不息,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交上的满意答卷!
作者:张梅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