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下旬,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奔赴云岭大地,开始为期3年的新一轮沪滇对口帮扶工作,蒲永锴就是其中之一。
“3年红河行,一生云南情!”这是他刚踏入红河大地时,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的一句话。此后的日子里,他用行动记录下上海扶贫协作红河州的脱贫攻坚任务,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把自己深深融进了红河州的脱贫攻坚事业。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蒲永锴出身于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农村,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市工作,担任上海市徐汇区科委副主任(现任徐汇区斜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016年4月,他得知要选拔新一批支援西部地区的干部后,积极报名参加组织遴选。
当组织部门问及他报名动机时,蒲永锴毫不犹豫地回答:“来自西部,回馈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最终,蒲永锴以一腔热忱争取到了机会,成为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并来到红河州,担任州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口云南帮扶红河州联络小组组长、元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深度参与到了西部的开发与建设中。
来自大山深处的蒲永锴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刚接过“交接棒”,他就带着小组成员到红河州13个县市尤其是7个贫困县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州情、县情和帮扶需求。
大山连绵,产业单一、出行困难、信息不畅……贫困山乡的景象,让蒲永锴深刻认识到红河州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也激发了他攻坚克难做好沪滇对口区扶贫协作工作的干劲和决心。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深入熟悉情况后,蒲永锴与小组成员认真贯彻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和沪滇对口支援的部署,根据红河州脱贫攻坚需求和上海对口区所能,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把上海帮扶资金和项目精准聚焦到对口的贫困地区,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工作。
“多为百姓办好事”
高原立体气候、山区面积占比大、自然资源丰富……这些特征在蒲永锴眼里,是红河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优势所在。
工作中,蒲永锴对如何推进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如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推动沪企入滇、云品入沪上积极想办法、出实招。一方面,他与红河贫困地区基层干部互通观念和思路,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一方面,他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全力做好协调对接工作,为红河与上海的社会组织、企业“牵线搭桥”。
2016年9月,蒲永锴积极协助州委、州政府在上海举办红河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展,把红河州的优质农产品引到了上海市场。
自援滇以来,蒲永锴动员组织50多家上海企业走进红河、考察红河——云品中心携上海买手及电商公司到红河对接高原特色农副产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支持屏边苗族刺绣传承发展壮大;上海市旅游企业深入元阳考察……去年,蒲永锴还多方协调,在上海市徐汇区开展“我为红河买一斤米,添一块砖”活动,带动销售元阳红米17万多公斤,用“红米”架起徐汇人民与哈尼族百姓携手奔小康的桥梁。
在蒲永锴和小组成员的努力下,如今,元阳红米、建水红薯和蒙自米线等红河特色产品已走入上海人的家庭和餐桌,“红河的菜园子”变成了“上海的菜篮子”。
红河县宝华乡秋同村的村民杨八普从没有想到,自己看病足不出乡就能获得上海专家诊断——蒲永锴所联系实施的“云医院”项目,让红河州部分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患者只需到乡卫生院用健康一体机检测,各项数据便自动上传网络,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医生通过视频了解病症后,便可为患者开处方。
元阳县一对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姐弟不知道身后有一位叔叔在默默帮助他们——去年12月,蒲永锴看望这对姐弟后,为他们发起项目筹款做骨髓移植手术。近4个月的时间里,蒲永锴变身“爱心主播”,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出呼吁,带动大家为两个孩子重新点亮人生路,仅蒲永锴个人就筹集手术费用10万元,目前两个孩子所需80万的治疗费用已经全部筹齐……
“选择投身扶贫事业,就要多为红河百姓办实事、好事!”朴实的蒲永锴这样说,也这样做。自到红河以来,他广泛动员上海社会力量帮扶红河贫困地区,募集社会资金500多万元,实施社会帮扶项目10多个,涉及帮困助学、扶危济困、医疗改善、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工作中的蒲永锴
“我已经深爱上红河这片土地”
从扶贫工作的一开始,蒲永锴就是“拼着”在做。
要完成好对口支援各个项目建设,要对接协调各方促进产业合作,要想办法发动社会力量,蒲永锴的每一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他的身边,总是带着一个黑色的包,里面装着电脑和简单的换洗衣物,下乡和出差,他可以说走就走,很多协调工作都是在车上完成的。繁忙之余,蒲永锴还不忘提升自己,利用手机订阅在线教育和英语课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作为援滇干部和联络小组组长,蒲永锴讲团结,顾大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红河州对干部管理的相关要求、纪律和规定,并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在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他带领小组全体同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上海市工会开展的立功竞赛活动中,红河小组被推荐为上海市立功竞赛工人先锋号。
和家人分隔两地,繁忙的蒲永锴根本顾不到妻子和正读初中的女儿,他的内心常常感到内疚。“但是家人非常支持我,她们的支持就是我干好工作的强大动力!”蒲永锴说,一有时间,他就会在晚上用视频和家人同读一本书,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这个温馨而和谐的三口之家去年还被评为“海上最美家庭”。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两年的扶贫协作工作,蒲永锴翻山越岭、风雨兼程,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当看到在对口扶贫协作之下,当地百姓住上了新房,有了稳定致富产业,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在一次次访贫问苦中,在一次次与群众的接触中,蒲永锴对红河这片热土有了不舍和眷恋。
“我已经深爱上这片土地!”蒲永锴表示,“我将继续奋斗,当好红河扶贫战线上的‘上海兵’,为红河的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1)
编者按: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更好地宣传上海市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示上海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成果,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奋楫前行 上海力量——扶贫的故事”主题报道活动日前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讴歌援建奋斗者、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向本市援外干部人才、志愿者以及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等征集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的做法、经验、成效、感悟等以及相关图片、音视频材料,全面宣传展示本市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即日起,相关内容将在“文汇”APP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作者:沪滇扶贫协作
编辑制作:王星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