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之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大楼外练拳。
静居浦东一隅,独守习武初心。每个周末,身为上海市八卦掌协会创会会长、宫廷八卦掌第五代掌门人,76岁高龄的王翰之都会如约现身拳室,为弟子们传授八卦掌的拳道。
如电影大片般的传奇人生,三十余载海外漂泊的日子,一段段珍贵往事历历在目……晚年归国,年逾古稀的王翰之唯一的心愿是将父亲嫡传的八卦掌中华国术传承发扬,将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拳法与书法传播推广。
“练拳也好,写字也好,都要合乎心,遵循道。八卦掌是中国武术的代表性拳种,中正守一、刚柔相济,就像数字 ‘1’和 ‘0’,分别象征刚直和柔圆,组合起来就是中国的 ‘中’字的象形。所以,八卦掌是属于中国的拳种。”就在不久前,王翰之作为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代表,率众弟子赴维也纳,连续第三年登上 “联合国中文日”的舞台,弘扬国术精粹,拳艺书法皆引无数赞叹。而世界对中国武术的尊敬和认同,对比中国武术自身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也使得王翰之的传承之心愈加迫切。 “我心里很着急。八卦掌是国术瑰宝,但现在很多人不了解,好的拳法和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更好地传承下去。”
▲视频 | 王翰之在“联合国中文日”开幕式上作“武术书法”表演
随父习武,得宫廷八卦掌真传
八卦掌亦称八卦拳,根据先、后天八卦之原理而创立,早先为宫廷御用,因严禁外传被称为“绝拳”“秘拳”。宫廷八卦掌的开山宗师是清朝咸丰年间的武林大家董海川,为寻访名师隐于皇宫,后任肃王府护院总管。董海川的大弟子尹福奉召入宫,任内廷御卫总管和光绪皇帝的拳术老师,被称为“帝师”。尹福将爱徒宫宝田带入宫中,宫宝田功夫深得赞赏,官封四品带刀侍卫,苦练拳艺学得嫡传绝技,授黄马褂,任清宫护卫首领,成为八卦掌第三代传人。
▲董海川
▲尹福
清朝衰亡,本已归隐田园的宫宝田受邀赴烟台富绅王家谋事。位于烟台大马路十字街16号的王宅里,王家公子王壮飞拜宫宝田为师,师徒二人同食同宿,宫宝田用十余载时光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而王壮飞,正是王翰之的父亲。
▲宫宝田
▲王壮飞
受父亲影响,在家中八个子女中排行第六的王翰之,从小也对打拳颇有兴趣,5岁便学练螳螂拳。可才练了一年多,一次交通事故让他意外受伤,他被自行车撞伤了肺部。“拳分外家和内家,力显于外者为外家拳,力隐于内者为内家拳。从练拳的角度来说,应该先练外家拳,把身体充分展开来。”王翰之回忆道,“螳螂拳属外家拳,但受伤之后不合适再练,父亲就让我改练相对内含的八卦掌。没想到,练了八卦掌之后,肺部的病灶后来就慢慢自愈了。”
八卦掌以周易为拳理,将大自然的现象和哲理融入拳法,练拳也需遵循天地之道。在父亲的指导下,王翰之每天清晨迎着阳光开始走掌,一练便是几小时。“小时候拼命练,怎么都不觉得累。刚开始还有些头晕,随着气血下沉,走掌练得越多头脑越发清醒,眼明心亮。”王翰之说,为了帮助小小年纪的他更好地感悟拳中哲理,父亲时常以实验式教学给他最直观的体验。
“离卦为火,拳法要求双掌前伸,集力于指尖。父亲见我不理解,点燃一根火柴,让我用手感受火苗的热量。火苗的顶端最是烫手,我便豁然开朗。又如坎卦为水,拳法要求掌力自上而下,他就向我手上倒水,水流下来马上就能体会。”时间过去七十载,彼时父亲教拳的画面在王翰之的记忆中依然清晰。“直圆相成,旋转周流,是练习八卦拳的要义。记得父亲曾特制一个大型木质圆球,让我感受圆球的滚动,体会如何在旋转中发力出击或将力化解。”
父亲言传身教,天资聪慧又痴心练拳的王翰之进步神速,越练越 “上瘾”。1948年前后,王家从烟台辗转青岛,安顿于上海。起初,丰沃的家底和食品产业的经营,让王家延续着富足的生活。在家中的大花园里,王翰之一边继续自己学拳,一边当起了“小师傅”,带着工厂里二三十个工人一起练。随着习武时间的累积,他的拳艺也日渐精湛,在就读于光明中学期间,同是习武之人的体育老师已不是他的对手,走出课堂心甘情愿叫他“师傅”。
▲王壮飞(左)与王翰之(右)
20世纪五十年代末,社会环境的改变,打乱了王家原本优裕的生活。王壮飞以 “宫宝田门人教授八卦拳”为招牌,在家中辟出一间房开设拳馆,王翰之与父亲一同教拳,学费每人每月3~10元不等。慕名而来者,有拜师学艺的,亦有不服挑战的。每每有“踢馆”者前来,年轻气盛的王翰之都欣然应战,一招两式就将对方制服,手下败将不乏拳击五省冠军、武术冠军。很快,在习武之风甚浓的申城,王家父子名声渐起,赢得了 “八卦二绝”的美誉。
此后十余年间,王翰之练拳教拳,学习篆刻书画,还自修中医,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中医学院四年的课程。 “练拳之人,练习基本功是一辈子的事。不断钻研,才能精益求精。”即便是在动荡岁月,王翰之也坚持每日走掌练拳,“学无止境啊!如八卦掌第一式所对应的乾卦,象征天与阳光,刚健中正,生生不已,永远向前。”
闯荡世界,实战“代言”中国武术
▲青年时的王翰之在习练八卦掌。
因 “无招无架、只攻不退”的拳法特性,八卦掌被奉为传统武术里的实战翘楚。如今,武林渐已消逝, “胜者为王”的法则只存在于部分的拳击、格斗比赛里。而在三十余年前,王翰之曾凭一身武艺闯荡世界,在真实的 “武林世界”里赢得尊敬,也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使者。
那是改革开放后不久,已届不惑的王翰之携妻子一同闯荡世界,第一站略显盲目地来到了澳门。 “海关人员很惊讶,以好心劝说的口吻对我们说,没有钱又不认识人,在澳门是无法生存的。”有一身武艺傍身,举目无亲的王翰之夫妇笑对旁人质疑,攥着口袋里仅有的200港元,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新的人生。
初来乍到,陌生世界的 “见面礼”并不友好。抵达澳门的第一天,王翰之就被房东骗了90港元,只能用随身携带的一枚微刻工艺品作为代价,换得在一处工厂废墟栖身数日。看到报纸上刊登招聘编辑的信息,他用心写好的应聘书托人转交,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方才得知,是中间人隐瞒了录用通知。
辗转几日,王翰之决定靠习练多年的八卦掌为自己打开一片天地,于是向澳门最大的武馆下了 “战书”。约定的挑战日,王翰之只身赴会。面对武馆老板两名保镖的言行挑衅,他不出几招就将高出自己半个头的威猛大汉打倒。这一战,震惊了整个澳门武术界,原本一脸不屑的武馆老板立马转变态度,还要与王翰之结拜兄弟。现场观战的警界官员、各路拳师都惊叹于八卦掌的威力,为王翰之一身真功夫所折服。
“那一场比完,处境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后不断有人上门挑战,练什么拳的都有,最多的时候一天过招五回,不少人输了就现场拜师。”众多挑战者中,一位叫佐藤金兵卫的日本武者,给王翰之留下深刻印象。
听闻澳门有位名气很响的武术高人,佐藤专程从日本前来约战。抵达后,未见王翰之亲迎,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请王翰之的学生转达不满。“日本侵略过中国,日本拳手来向我挑战,我自然不会去迎接。后来,我在日本饭店设宴招待,敬菜时他不礼貌地压了压我的手,性子很急地想要过招。”本想 “先礼后兵”的王翰之,饭后将佐藤 “好好教训”了一番。败下阵来的日本武者心服口服,拿出7000港元旅费当作学费磕头拜师,要跟王翰之学习八卦掌。就在不久前,佐藤的侄子还专程来沪探望并请教技艺,再次谈起了这桩三十余年前 “不打不相识”的往事。
有八卦掌绝技立身,王翰之在澳门站稳脚跟。他婉拒了武馆老板的重金聘礼和慷慨赠予,依靠教拳、教书法等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他的文武功夫轰动当地,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了一部王翰之文武生活的专辑片在澳门播放。只是,在他心里,澳门毕竟只是小小一方天地,传播八卦掌,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国武术,需要更为广阔的舞台。武术氛围浓厚的纽约,成为了他满怀憧憬的下一站。
▲王翰之拳照
“刚去纽约时,当地练武术的人见我身材瘦小,还戴着一副眼镜,白面书生的样子,当面数落我,说我是骗子,很多难听的话翻译都不敢翻给我听。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认为我的名气是靠吹牛吹出来的,也说要来挑战我。”王翰之未曾想到,美国之行还没过招就遭恶语中伤,欲以行动回击,相约择日实战较量。然而,当他与纽约东方武术研究院的高手们切磋武艺过后,那些出言不逊者纷纷怯了场,约好的应战时间,早已不见踪影。
王翰之回忆,自己多次赴美,曾与包括东方武术研究院院长陈邦在内的近20人过招,未尝败绩,也因此赢得“寰宇称雄”的尊誉。当地武术界两次为他召开公开记者会,有的人慕名而来学武拜师,有的人还带着支票簿坐飞机来较量比武。与他交手过招,他有一条规矩,对方要先拿出数目不菲的现金或者支票摆在台面上, “输了、受伤了,你可以拿钱去看病治伤。”相比因功夫电影为美国人知晓的中国武术,王翰之用真刀真枪的八卦掌,让世界看到东方绝技的中国哲学和极强的实战价值。
1985年,王翰之受新加坡武术总会之邀南下,继续教拳传道,传播八卦掌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初来新加坡,有出了名的武林人士花高价请来外国高大威猛的拳师挑战王翰之,不想几秒钟就败下阵来。为这个大汉治伤的马来西亚医生张禹淞也是一名拳师,他特制了一枚刻有董海川头像的金牌前来拜王翰之为师。当地媒体用“惊世骇俗”来形容王翰之的文武才学,新加坡武术教练协会向他颁发“一代英杰”锦旗。
落叶归根,国术瑰宝亟待传承
新加坡宜居的环境,让王翰之与家人选择长期定居 “狮城”,生活过得安稳优渥。但在他的心里,多年来始终装着一桩心事——如何把父亲倾心相授的八卦掌精髓在中国传承发扬。
“海外的生活还是很享受的。在新加坡,学拳的学生有六百多人;还曾有德国团队专程找上门来,希望请我过去教拳。但八卦掌是中国拳,是中国武术中先进、实用的拳种,应该在中国普及发扬。”落叶归根,旅居海外多年的王翰之晚年归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嫡传的宫廷八卦掌及文武精神传承下去。
2010年,作为国内首家八卦掌省级武术专项协会——上海市八卦掌协会正式成立,王翰之受邀出任会长。次年,他将几十年来对于八卦掌哲学内涵的理解、练拳秘诀与习武心得尽萃于《拳道》一书,向大众阐释八卦掌的拳理,让更多人了解八卦掌及中华武术的精华。
▲王翰之拳照
▲王翰之拳照
▲王翰之拳照
当年在纽约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经历,也为王翰之推广中国武术积攒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16年他携八卦掌协会的弟子们一同故地重游,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庆祝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中展示中国武术。得知老朋友要来,美国武术同行齐聚一堂,回忆起王翰之曾多次只用不到一分钟就让对手认输的经历,争相向前来采访的媒体介绍八卦掌的威力。此后两年,王翰之成为了 “联合国中文日”的 “常客”,从纽约到奥地利,他通过 “联合国中文日”的平台向世界展现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中国武术的 “实用派”代表八卦掌。
▲王翰之在“联合国中文日”开幕式上作“武术书法”表演
▲师徒合照
▲开幕式嘉宾合影
▲八卦掌与联合国
“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都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也应有更好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当下,我们依然应该更多地传播、传承先贤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王翰之坦言,自己所做种种,无外乎希望以中正之道将八卦掌传承发扬。 “精于艺,更要臻于道。坚持正道才能练成真本事、达到高境界,才能行得远。”
在王翰之看来,中国武术须提倡中正淳一,教拳、练拳均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偏离。 “如孔子所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不遵循拳理正道,对不起先贤,也对不起后人。”正是因此,他在传授八卦掌时,最为看重的是学拳者的品性。
如今,位于浦东的上海市八卦掌协会总部,每周都有会员相约练拳切磋。分布于中心城区的两个授课点,也逐渐吸引了不少八卦掌爱好者。看到原本小众的八卦掌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王翰之颇感欣慰。但与此同时,一心想培养第七代第八代传人的他,仍为难觅合适人选而心忧。
▲上海市八卦掌协会在奥地利
“从健身角度,练习八卦掌是以天行健的方法,运气养血,调和腑脏,符合大众健身需求。但从武术技击来说,八卦掌极具实战价值,拳者如打满气的轮胎,看似轻柔却具千钧之力,绝非 ‘花拳绣腿’可比。要想达到高水准,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苦练。”王翰之感叹,门下徒弟虽都钟情于八卦掌,但多为工作之余兴趣所致或以健身为目的,能坚持每天练习者寥寥,也错过了磨练基本功的年龄。 “希望将来有一天,八卦掌能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得到更多青少年的青睐,从而培养出一批遵循正道、从小练拳的传人。”他直言,年纪越大,传承的心愿就愈发急切,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定要传承发扬光大。八卦掌属于中国,承载着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精髓,不能让先贤留下的瑰宝埋没在了咱们手里。”
允文允武,书道拳道融汇贯通
▲王翰之在“2018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上写下一个苍劲有力的“道”字。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更多人诠释打拳与书法的关系。
文武贯通,动静皆宜,是中国武术人所向往的境界。王翰之的传奇人生,正是将文武之道完美融合的范本。
拥有卓绝武技的同时,王翰之在书法、篆刻等方面亦有颇深造诣。 “拳者心之字也,字者心之拳也,写字即是纸上打拳,打拳即是空中写字,故两者可以相益互补,一气同德,造化在心。”他用简短数字,将书法与打拳之间的关系精辟解读,形象且富有意境。
与精研八卦掌一样,王翰之对于书法的喜爱也深受父亲王壮飞的影响。“在烟台时父亲就喜欢写字,专门请了一位举人做老师,我也跟着一起写。来到上海后,他与很多老先生成为朋友,我就跟着他们学习写字、作诗、篆刻。”5岁开始打拳的王翰之,书法方面亦有了“高规格”的启蒙。虽因痴迷练拳不安于在学校课堂里上课,但在父亲的要求下,他熟读古文经典,连练拳走掌都与论语相伴,积累了不俗的文学素养。王壮飞在上海结交的一众文人墨客,都成为了王翰之问学的对象,在他长长的“私教”名单上,不乏郑逸梅等文化名人。
1962年,上海市青年宫举办书法培训班,由一代宗师沈尹默主持开班上课。在众多报名者中,王翰之经考试录取入学,成为第一期十余名尖子学员之一,同学还有周慧珺、胡考等。 “写字讲究运气发力,如同纸上打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如王翰之所言,一笔,如一掌;一字,如一招。一幅书轴就是一组套路拳法。八卦掌的 “拧、裹、钻、翻”,就是书法中的 “绞、藏、啄、衂”。书法中的中锋圆转,就是八卦掌的圆中打直。书法以 “入木三分”为功力,拳法以 “寸劲透心”为功夫。因此,他一旦临池挥毫,每每可现真气灌注,扎扎有声的场面,行笔过程,笔笔遒劲,老辣圆润,但这种 “力”既非矫揉造作的表面张力,也不是刻意追加的腕部高压,而是类似于内家功夫 “含胸拔背”之后的,源源上溯的腰腿发散之力,使英武之气充溢方寸,纵逸之势融汇毫尖。
2016年9月,应上海市文联和书法家协会邀请,王翰之在上海市文联展厅举办书法展,通过一幅幅作品展示武学大师“纸上打拳”的功力。同时,继《拳道》之后,由他撰写的《书道》一书也正式发行。“练拳,书法,道理都可互通,是更深的哲学。”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双修的王翰之直言,“无论打拳、练字,都须遵循得当且纯正的中正之道。我们传播、传承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过程都离不开一个‘道’字。”
▲在“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现场,王翰之挥毫书写“功夫”二字。
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上,王翰之就以文武融合的方式,一边展示八卦掌的拳法,一边在舞台上笔走龙蛇写下一个苍劲有力的“道”字。“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更多人诠释打拳与书法的关系。”他透露,“道”字的走之底写得不平顺,其实是有意为之,“人生不是一路坦途,有高山低谷、有坎坷起伏。无论打拳、练字还是传承中国武术的精髓,‘道’不平坦,都不容易。”
后记:采访王翰之先生,前后有两三年多时间。电影《一代宗师》讲的就是宫宝田的故事,章子怡扮演的是宫宝田女儿宫二。这么说起来,王翰之还要管章子怡出演的宫二叫师叔的。年轻时闯江湖的王翰之有一句口头禅:不服?那就来伸伸手!与他交手过招,他有一个规矩。你先把钱放在桌子上,没钱不行,少了也不行。因为你若被打伤打残了,就拿这钱治伤养病去吧。为了传播国术瑰宝,让国人了解真正的宫廷八卦掌绝技,老先生说,若真需要,若规则允许,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上场比试比试。
作者:文汇报记者 谷苗、叶志明
图:均上海市八卦掌协会供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