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占据。居民们自发举办传统的吃乌米饭、煮蚕豆豌豆、大秤称人、登高等立夏民俗系列活动,祈愿在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里祛暑明目、身体健康。
8时30分,半山立夏节“送春迎夏”仪式拉开大幕,200多名居民身着红色礼服,手捧民俗器物、立夏农品蔬果参加典礼。祭祀队伍向娘娘庙祭台祈福巡行。祭祀仪式结束后,小朋友向在场长者敬献乌米饭,向观众散发糖果。除了吃乌米饭、“称人”、采摘蚕豆、烧“野米饭”等半山传统的立夏民俗体验活动,还有半山泥猫、打草鞋、天竺筷、绣球、手工编珠、传统茶食、小热昏等非遗项目组成的庙会集市。现场群众全都免费吃上了“乌米饭”。
半山立夏习俗,源于半山,辐射杭嘉湖地区,主要包括吃乌米饭、吃槐豆、称人、吃立夏饼等。立夏这天,半山一带不少人家会忙着做“乌米饭”,是用野生灌木叶子浸出的汁液煮米而成。相传立夏日吃乌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保一夏平安。除此之外,还有槐豆,食之可健身固齿。“称人”是立夏节的保留节目之一,一杆大秤,挂上一把小藤椅。称人的时候有讲究,秤锤只能从里往外拿(表示增加)。据说在这一天称体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采摘蚕豆、烧“野米饭”则是孩子们专属的习俗。立夏当日,少年儿童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采掘半山上的蚕豆、竹笋,到野地里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半山立夏的这些风俗习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笔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目,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农耕时代的“时间智慧”,它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在百姓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2009年,“半山立夏习俗”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开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调,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拱墅区“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参与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拱墅区“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参与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申遗成功。
作者:通讯员 刘海波
图:刘海波 摄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