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明太祖实录》)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最大文物,始建于1366年的南京明城墙有了专用邮资图。历经两年筹划,《南京城墙》专用邮资图将于2018年3月21日正式发行。
这枚《南京城墙》专用邮资图长35毫米,宽25毫米,面值80分。图案以南京城墙最具代表性的中华门为主体元素,设计取材于实景照片,中华门三道内瓮城结构一览无余,与背景的城市景观相互呼应,整体色调具有历史沧桑感,突显南京城墙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方寸之间,尽显南京城墙的恢弘气势和南京城市的现代风貌。
这是南京首枚标准规格的邮资片专用邮资图,彰显了南京人文绿都的独特魅力,对传播城墙文化、推进南京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挥着积极作用。
3月21日上午9时,中华门瓮城、解放门景区将开启1套5张城墙明信片的预售,现场还可加盖城墙特色邮戳。5月下旬还将举行首发仪式,推出近30款城墙邮资图明信片等更多创意邮品。城墙与邮政的跨界融合和强强联手,将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联结起来,方便市民游客将城墙厚重深邃的历史和悠久灿烂的文化带回家,也让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这枚邮资图,传播到世界各地。
“南京城墙取龙蟠虎踞之势,长江护卫之雄,群山拱翼之严,化天地之所造设也。”(《洪武京城图志》) 建成时长达35.3公里的南京明城墙,借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蜿蜒盘桓于山脉、水系走向之间,现完整保存的25公里城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蜿蜒盘桓的明城墙,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人来说是一份可追思可叙述的文化记忆,一种可端详可凝视的文化存在;对少小离家或远走他乡的金陵游子来说是一缕融入血脉的乡愁,一腔难舍故土的思念;这是颂扬不朽与传奇,记载不屈与劫难的城市之根、文化之魂。
2012年11月,南京明城墙(京城城墙) 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城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3月,正式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世界遗产联合申请文本。
南京明城墙申遗的提出,始于2000年前后,后来有陕西西安、湖北荆州、辽宁兴城加入,2006年四城市联合申报“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之后联合申遗城市又吸收了湖北襄阳、浙江临海、安徽寿县和凤阳,来自6省的8市县城墙组成“中国明清城墙”项目进入2012年国家更新版的《预备名单》;2014年,河北正定、河南开封、福建长汀、河北宣化、广东肇庆等也表达了加入联合申遗项目的愿望。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城墙研究会副会长贺云翱教授指出,申遗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申遗过程的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申遗的过程,是包括南京城墙在内的这些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被有力保护、改善环境、加强管理、提高认知、合理利用的过程,各申遗城市在这些方面,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举措,努力推动中国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经典性、独特性、唯一性。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呼吁加快推进南京城墙为牵头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步伐。
文:文汇报驻苏记者 叶志明
图: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提供
制作编辑 :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