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定总体目标,张江实验室将在2030年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图为已在张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筹划已久的张江实验室昨天正式揭牌。这是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共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记者从揭牌仪式现场获悉,张江实验室已初步确定两个阶段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实验室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集聚起一批世界一流人才队伍,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到2030年,将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
“1+2+1”布局,瞄准国家战略
素有“中国硅谷”“中国药谷”之称的张江,是一片创新生态的完善之地。同时,它又是国内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最多、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型设施蛋白质设施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已在这里建成并投入使用。
未来,张江实验室将进行怎样的“实验”? 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张江实验室建设初期,拟采取“1+2+1”布局,第一个“1”是指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群及其相关的基础研究;“2”则是指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两大攻关方向,将聚焦干细胞、人类表型组、再生医学、集成电路、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第二个“1”是指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方向———类脑智能。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已有优势,积极布局光子科技、能源科技、类脑智能、计算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颠覆性集群式突破。
据悉,张江实验室还将积极争取脑与类脑国家重大专项落户张江,启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等项目预研。
稳定支持与竞争经费结合,探索体制创新
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张江实验室是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载体。
白春礼说,国家实验室建设关键在体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在于要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创新要素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实验室的要求,张江实验室将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大协同、大投入、高度自主。据介绍,张江实验室将建立较高的稳定资助和竞争性资助相结合的财政科研投入机制,实行全聘和双聘相结合的人事聘用制度,自主选聘研究负责人。同时,通过大科学装置开放和人才流动,与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大协同的创新网络。
目前,张江实验室初定的总体目标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实验室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人员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在主要研究方向上聚集起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在光子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第二阶段,到2030年,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涌现一批标志性的原创性成果,解决一批国家急需解决的战略瓶颈问题。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为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汇聚一流人才,成为世界杰出智慧集聚地
张江实验室把大科学设施群作为实验室的基础,一方面是因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推助重大科技突破、助力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另一方面,大科学设施能够吸引全世界优秀科学家到这里开展合作研究,使之成为世界杰出智慧的集聚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摇篮。
白春礼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核心、最基础、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当前,人才竞争呈现出高端化、全球化、集群化态势,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张江实验室尤其要吸引、培育能改变领域国际格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高端人才,为实验室建设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为此,张江实验室将在科学领域面向全球不拘一格吸引和选拔高端人才,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专业管理团队,同时发挥好现有各种人才队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