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顾一琼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连续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会提出殷切希望。
重任在肩的上海,把中央的期望化作贯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主线。
五年来,蹄疾步稳,在改革征程上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勇于攻坚啃硬,善于探索创新,稳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同时在各领域率先启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营改增改革、司法改革、群团改革、医疗改革、教育综合改革、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
正是这五年,上海全面布局、单个击破、系统集成。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率先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如今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和全市1/4的税收收入。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增长6.9%,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7.3%、进出口总额增长18.7%,均创近五年同期最高。
自贸试验区,激活了关于改革的一江春水。
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构建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金融开放创新框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制定出公开透明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竞争类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国有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正是这五年,上海牢记中央嘱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每一年,上海市委都确定一个重点调研课题,被各界称为“一号课题”。课题组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奔赴一线暗访,直面人民群众关涉度高、积弊已久、急需重构机制的深水区改革。2013年,聚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2014年,关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强力出击;2016年起,“补短板”行动连续在拆违、交通大整治、中小河道治理等领域全面发力。
这些“一号课题”成为了改革深水区中的清晰航标,拆解了“一号”难点,很多面上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市管干部55岁以上的比例从2013年50.6%下降到目前的38.1%;各区换届后,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7.6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街道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三方面责任得到强化,基层力量增强,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格局基本形成。“补短板”方面,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五违四必”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小河道治理快速推进。
也正是这五年,上海攻坚克难,将改革目标精准锁定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今年5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触动了很多上海人:未来五年,上海“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这句话清晰地映射出这座城市关于改革的初心——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根本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生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凝心聚力的大氛围中,改革红利投射进百姓的现实生活:就业政策更积极,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2%以内;率先实现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保、低保等基本社会保险和救助制度;“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为“有所居”托底;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均衡布局;主要食品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3%……
改革,改出了“重实干、敢担当、善创新”的精气神,改出了砥砺奋进的勇气、锐气和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