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婕
“我们既要有股权、债权活跃的市场,也要有雄厚的基础市场、灵活的衍生品市场。还要面对境内主体和境外投资发行的主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资本、资产、资讯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块成功的开放创新试验田。”
金融开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昨天举行的陆家嘴论坛“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主题大会碰上了一个好日子。也就在昨天,A股被纳入了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样的一小步,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来说,意义并不寻常。
在金融改革与稳健发展并重的当下,与会专家学者把聚焦点投向了如何发挥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优势,带动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制度创新助推融入全球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的黄金市场更好地融入了全球。这块试验田确实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经验。
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监事长白伟群看来,国际金融中心有各种各样的。而上海自贸区开放创新,就是要助推上海成为全能型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既要有股权、债权活跃的市场,也要有雄厚的基础市场、灵活的衍生品市场。还要面对境内主体和境外投资发行的主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资本、资产、资讯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块成功的开放创新试验田。”
“自贸区发展一定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联系起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发展全能型的,这方面自贸区可以探路、积累经验。”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与白伟群的观点不谋而合。
据他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实时研究、出台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功能相关的外汇管理措施,“比如,可以考虑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一带一路’沿线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支持一些境外优质企业到上海来,利用上海的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资金回流问题。在初期阶段,还可以吸引更多沿线国家的央行、主权财富资金、投资者等来投资境内的人民币资产。”
金融开放要有广度深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总裁裴传智指出,金融开放最终还要回到“金融”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通俗地讲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服务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一定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货币自由兑换,这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资金自由流动。金融开放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而不是在自贸区放开之后,一窝蜂搞创新、设机构、建平台。
“开放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就是要能够助力建成一个与‘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和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能建成,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就成功了。”白伟群表示,“从‘大国金融战略’这个本质来讲,应该有开放性、自主性、稳定性三个要求。”
具体来看,开放性体现在吸引资本上,更体现在输出规则上。白伟群说,“一方面我们输出产品,可以引进资本。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有大国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我们要输出中国的规则。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放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定价权,一个金融大国从一个关键环节来看就是有金融定价权,所以自贸区的开放也要紧紧抓住这个要点做制度安排和创新设计。
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金融风险的控制、市场创新和发展要形成稳定的机制,才可以让自贸区建设行稳致远。如果围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来看,自贸区的开放创新要有广度和深度。
方上浦也认为,改革开放还要稳健发展,防风险是必不可少的,“要建立、完善更加有效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因为自贸区是连接离岸和在岸、境内和境外的一个平台,对资金跨境的流动特别敏感。通过这些措施,支持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服务好上海自贸区的新定位,也为进一步改革创新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做法。”
自贸区可试水开放债市
白伟群认为,自贸区开放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发展。
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市场、核心市场和基准市场。目前,国内债券市场总市值已超过70万亿元。
“上海自贸区在债券市场上的开放,对整个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自贸区的开放创新来说,都非常重要。作为改革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可以在注册制、信息披露、会计准则互认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创新成果,把中国规则和国际惯例相融合,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白伟群表示,“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能在全球资本配置到‘一带一路’产业方面,吸引更多资金。”
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能够做些什么?据白伟群透露,将迁移四个方面重要的核心功能到自贸区,“立足自贸区,面向整个人民币债券市场,打造人民币的跨境发行中心、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中债估值中心和中债担保品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