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墙壁呈现了新时代村民生活场景,主题涵盖海洋文化与各时期文艺代表作。均舟山摄影家协会供图
农家乐小院外景图。
在群岛美术馆,游客在展品前驻足,细细品味。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
谈起“2015年5月25日”,南洞村的村民记忆犹新。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市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社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新建社区依托绿水青山资源,带动村民创业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所取得的成效。
南洞位于舟山本岛干石览镇南部。2004年,与黄沙、里陈两个自然村组成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初夏时节,开往南洞的盘山公路上吹来湿润海风。和中国其他山村不同的是,这个山村有海风吹过、距离城区只要20多分钟的车程。
刚下车,记者看到田野里有两个正在务农的村民,这是农家乐兴起前这个地方村民的主要生活写照。农田旁边是“群岛美术馆”,在山村里看到美术馆算是件稀奇事。可是对于南洞村的村民来说,他们经常穿着沾满泥土的鞋来到这里学习渔民画。农家乐和渔民画就像每天迎面吹来的海风一样,“滋养”了这里的村民。
从一个交通闭塞的偏僻山村到如今的美丽海岛乡村,南洞在“潮涨潮落”的岁月里经历着蜕变。“这里总体发展方向是生态和文化,生态可以把青山绿水都守住,文化可以引导人,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副书记芦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刚刚组建之时,南洞还是舟山群岛里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村里的主干道是一条烂泥路,村民大多在外务工,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有的在田野里种地,有的在山坡上种一些经济作物作为收入来源。直至2009年时,村里年人均收入也才四五千元。
“万事开头难”,首先要解决的是让村民头疼很久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烂泥路。新建社区被村民们称为“阿红书记”的余金红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民们修路。
当时修路需要20万元,对于当时的新建社区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余金红没有放弃,“咬咬牙”跑驻扎在当地的部队,跑粮食局,挨家挨户发动村民集资……几个月下来,终于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修完路后,村民们对这位刚上任的女书记满是叹服和敬重。
“要想富,先修路”,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修完路后,余金红心里开始琢磨村里发展经济的事: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后,能不能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旅游? 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让村民能在家门口挣钱奔小康?
“来舟山旅游的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看海,其次是到普陀山礼佛。南洞作为定海区一个小山村,跟两者都不沾边。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副书记芦海峰说。
余金红就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考察途中,发展“农家乐”的想法,在余金红的心里已经萌芽。回来后,余金红就盘算如何实现。里陈村的村民顾国蓬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
“但是我们资源有限,山不高,地也很少,刚开始开农家乐时并没有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再加上老百姓外出务工多,人力资源也不够。”刚开始的艰难,芦海峰还历历在目。
余金红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2009年的时候,浙江一所艺术院校的教授来到新建社区参观。他向余金红提出了建立“大学生采风基地”的建议。当时艺术学校的学生采风地集中在安徽、江西的古老村落里,在海边写生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
可是,余金红还是有所顾虑的:大学生采风基地建设跟新建社区的发展方向不太相关;作为一个建成不久的社区,历史沉淀也不够,这样做能否成功?
虽然顾虑很多,但是余金红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念头更加强烈。于是,她接受了这位教授“先试试”的建议。2009年3月,宁波城市学院300多个学生来到了社区。住宿安排在社区部队营房的家属楼里,吃饭安排在农家。当时农家乐还没发展起来,余金红跟村民商量每户安排2到4桌,每桌10个人,200元。除去买菜的费用,安排两桌的人家可以挣到将近200元。余金红看到了希望。
刚开始,来采风的学生对于这个海岛里的山村充满新奇。到第三天,他们就发现没什么可以值得写生了。余金红又陷入苦恼:怎么开发资源,留住游客? 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邀请这些学生为这个社区提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座谈会,确定了建设“大学生采风基地”的大方向。这个小山村的改变从这里真正开始,最先实施的是南洞外墙改造。
芦海峰说,“对于外墙改造,南洞老百姓还是担忧的:一是改造房屋的质量问题,另外就是改造之后到底能不能吸引大学生来。当时我们白天规划设计,晚上给村民、党员开大会,每天都这样,经过三四天,方案也是一改再改,有些方案改了十几次,最后定下来先成立房屋改造工作小组。房屋改造小组先由南洞村的泥水匠工匠、村民代表、党员、社区干部等组成。这个房屋改造要透明,明确规定老百姓出20%,社区出80%。”
南洞的房屋是典型的南方民居,白墙青瓦,飞檐斗拱。经改造,家家户户的壁墙呈现了新时代村民生活场景,主题涵盖海洋文化和各时期文艺代表作品。社区以打造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南洞艺谷为载体,建设了集火车休闲广场、渔人码头、休闲仿古老街、壁画村等项目于一体的南洞旅游文化景观区。
记者来到了南洞接受房屋改造“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家———周彩堂家。年过七旬的周彩堂和妻子周荷叶正在他们经营的小店里忙碌,有三个正在午休的工人在小店的一角吃泡面。对于当年接受房屋改造,周彩堂还记忆犹新:“当时余书记来找了我们两次,告诉我们会把房子弄得好看,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我们只需要承担房屋改造20%的费用,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家只出了16000块钱。”
夫妻俩除了经营一家小店,还把空余的房屋租给别人经营,一年租金一万多。“我们老两口现在年收入五万多,和之前在外面做临工、种地比起来差得不多。但小店的活轻松,我们年纪大了重活也做不动了。”周荷叶说。
在南洞,春天油菜花漫山遍野,秋天向日葵欣欣向荣。谈起南洞近几年的变化,周荷叶由衷地感叹道:“路修好了,环境也变好了,到我们小店买瓶水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普陀山就来了很多客人!城里人过来看到大水库这么干净充满惊讶,这些都是他们平时看不到的。”
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
对于村民袁其忠一家来说,2015年5月25日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他们家。
袁家大院在南洞89号,它还有个文艺的名字,叫“画春园”。当年坐在这个庭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
现在,袁家大院成了南洞的一个旅游景点。大门前就写了袁家的特色菜:招牌红烧肉、特色熏鱼、炝蟹、清蒸小黄鱼、红烧芋艿、地瓜红豆粥。
袁家的农家乐主要是“四姐妹”在经营: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媳。“我负责采购、老二负责卫生、老三和弟媳妇负责做饭。”大女儿袁婵娟说,“一家人做事,其乐融融”。
游客主要通过打电话预订,老客户偏多。袁婵娟深知,“没有回头客就没有生意”。室内11桌,院子里3桌。根据选择的菜肴,一桌的消费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袁婵娟告诉记者,一年的毛利润达到100多万元。这比以前翻了几番:“以前每天平均做3桌,节假日十多桌。现在一天七八桌是正常的。”
袁家大院的旁边,是袁家菜园。根据时令,轮流种些蔬菜。有青菜、土豆、玉米、地瓜等。丰收时土豆有七八箩筐。
开农家乐的第七年,对袁婵娟来说,感触最深的是当地老百姓素质提升很多:“我们没什么文化,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在慢慢提升自己。有的时候游客找不到公共卫生间,就来老百姓家上个厕所,口渴了进院子里来喝杯茶。农家乐一开,游客说要水果,要土鸡蛋,就各家拿过来。南洞,现在越来越好了。”
“我是舟山本地人,是来南洞游玩的。以前这个地方因为在山坳里,到城区不方便,村民生活比较清苦。现在,在他们社区书记的带领下越来越好了。我来这边玩一是因为这儿青山绿水,二是这里有一些美术展览。家里一来客人我就带他们来这吃饭,这是我第六次过来了。”说完,一个正在袁家大院参观的游客指了指他身旁的一对从西安来的夫妻。
渔民画充盈精神生活
农家乐带给南洞村民的,用一组数字即可衡量:截至目前,南洞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28800元。但渔民画带给他们充盈的精神生活却无法用数字估量。
如果说农家乐是“拿进来”的经济模式,那么渔民画则是“走出去”的舟山特色。舟山渔民画表现的多是大海及与海有关的事物。渔民出没于狂风巨浪,生死搏斗的生活经历,造成作品奇幻、神秘、抽象近乎怪诞的风格。而这些主观的感受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又通过造型上的夸张和色彩上的艳丽、强烈而表现出来,由此形成了舟山渔民画特有的艺术特征。
群岛美术馆每周六都会迎来很多村民,他们在这里学习渔民画。2012年,在社区等多方努力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舟山本土画家张高俊被请到村里,不仅在此办起村级美术馆,还开设绘画培训班。一群从没抓过画笔的农民成了他的“学生”。
谈到每周六的培训,正在群岛美术馆的张高俊团队的欧阳涛说:“主要教会村民用渔民画反映他们生活,掌握绘画技法,怎么把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转换到画面当中。”
走进群岛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漆画《东方大港·靠驳》《正午的海风》。其中,《正午的海风》 是由张高俊和团队成员欧阳涛、江文佳、王铭共同创作完成的。该作品入选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在美术馆的一角,记者看到《捉蟹》《海风》《有鱼的日子》《海之志》《波海》等渔民画还被做成剪纸。
除了剪纸,渔民画延伸产品还有围巾、丝巾、服装,批量化生产,通常被放在旅游景点售卖;也会做成精美的礼品,供政府、企业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有些国外客户也会从我们这里拿礼品,国外客户很喜欢这些画,我们也通过这些产品把代表着舟山的文化‘输出去’。”欧阳涛解释。
七十多岁的顾阿公对渔民画热情很高,年轻时候在镇里面的农经站工作。欧阳涛告诉记者,顾阿公学会渔民画后还让欧阳涛帮他买了画材,一有空就在家里画,再把作品拿到群岛美术馆里来请“老师”提意见。
前段日子,村民邵荷青的“课堂作业”还被香港客人以人民币3000多元买下。来这儿的“学生”大多是六十岁以上年纪的人,他们从没接触过“绘画艺术”到学会绘画。
“通过渔民画,他们受到认可和尊重,这个荣誉感促使他们去钻研、去提升。农家乐和渔民画,一个代表经济收入,一个代表精神文化。这也是我们这个海岛小山村致富的原因。”芦海峰说。
发展海岛山村的经济需重视海洋生态文明
——访东海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浙江海洋大学教授黄建钢
油菜花盛开时,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舟山本土画家张高俊(右)指导村民习作渔民画。
文汇报:近年来,南洞村以农家乐和渔民画为主的两种模式让当地村民收入翻了几番。请您解读一下,南洞村海岛山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全国有什么借鉴作用?
黄建钢:这实际是一种生态文明经济,是生态和文明的有机结合,一种利用自身特有生态创富的经济方式。它既可看成是把经济要素和标准植入生态文明的结果,也可看成是生态文明在经济上体现和表现的结果。
南洞村已经把生态文明落入和落实到了生产方式,发生经济作用,也产生了经济效应。这是很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当然,这个模式还没有定型和成熟,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它横跨农业经济和海洋经济两大产业领域,可以更多地利用它在海岛的自然状况和资源,从“农家乐”向“渔家乐”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乐”字和“乐”态上做文章,再从“利益经济”向“心理经济”方向发展。现在,南洞村经济已经在“宿”——“民宿”和“吃”——“土菜”、“海鲜”等概念上为现代的“快乐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在往“快乐综合经济”方向发展,但目前距离“快乐”的境界还有一些距离。国内旅游业发展主要还是“游玩”,“乐在其中”和“自得其乐”的味道少了一些。南洞村引渔民画进农家乐,已经体现了这种发展的端倪。这实际上是在引艺术进旅游业,让旅游业好玩起来,“快乐”起来。“快乐经济”也是一种心态经济,这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农家乐,乐在接地气,艺术只有接地气才能引起、引发和引导人们心态的变化。“生态经济”首先是一种生态保护经济,然后是一种生态发现经济,最后才是一种生态利用经济,关键在于对特殊区域生态规律的发现。南洞村经济就是这样一种生态文明经济。这种生态文明经济思路值得全国借鉴。但不能照搬,因为每个自然中蕴涵的生态机理和规律是各有不同的。
文汇报:定海区干 镇新建社区由黄沙、南洞和里陈三个自然村组成,组建社区的方式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黄建钢:这种社区的组建首先属于一种农村基层治理方式的探索,然后才是一种农村基层经济发展方式的摸索。农村基层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构成部分。
从新建社区可以清晰地看出,一般一个自然村难以构成一个生态社区。细读“区”的繁体字“區”发现,它本来就应该是一种由三个自然村——一个村一口井组成的农村基层社区。其中的“三”是最小的虚数。这个社区的组建是浙江省在这方面所做的积极创新和探索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的“一村一社区”相比,“N个村一个社区”的模式更显示了山区和丘陵地带农村基层社区的特殊性。从定海区干 镇新建社区由三个自然村构成发现,它完全符合社区的“区”最初形成的状态及其结构——特别是从这个社区结构看,南洞村要靠里面一些,地势也要略高一些。黄沙村和里陈村就要靠外一些,地势也要略低一些。这符合“依据生态文明基本原理和态势来加强和加大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思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一定是一种生态的有机性,这也是把生态文明落入和落实到了农村基层治理中去。
这个社区的组建对全国农村基层社区的组建都有启发:我们需要生态社区,而不是自然社区。生态社区是以自然社区为基础,但又超越了自然社区,将进入一个生态机理和态势的状态。而自然只是一个现象;生态社区是一个现代概念,中国现在的农村基层社区基本都是自然社区。这就需要重新构思、构建和组建。舟山市定海区干 镇新建社区的组建就是在“生态社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是为农村基层治理奠定了一种富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治理结构。
文汇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海岛山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建钢:南洞村经济其实是一种“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的概念几乎已经家喻户晓,但对其内涵的认识还有空间。很多人都把“美丽”混同了“漂亮”。“漂亮”属于形象。“美丽”是在“漂亮”的基础上再加上气质、内涵和教养。
在南洞村,“美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艺术和心理层面。海岛山村的“美丽经济”之“美”更在海洋性空气和气候,也在海味和鱼味。它往往是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结合的产物,其中蕴涵的海洋文明更容易被具有陆地文明的人所接受和内化。在这方面,渔民画就体现了这种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要把南洞这个海岛乡村打造成为一个陆地生态村和海洋生态村的典范。它对分布在我国长达1.8万多公里沿海岸线上的很多类似村落来说很有参考价值,其中的居民既是农民又是渔民。这样的村落怎么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它需要山海协作,需要陆海统筹。
其实,自然只是一种漂亮。只有符合生态文明的,才是最美的。要特别注重海洋、海岛、海边生态的特殊性。建立同样的美丽乡村,在大陆上和在海岛上,或在沿海边,要注重的生态问题各有不同。它起码是被海风所裹挟的;它起码是被蓝天白云覆盖的。所以,在发展海岛山村时,一旦忽视和忽略了海洋生态文明,“美丽经济”就只会成为或者停留在“漂亮经济”和“GDP经济”的层面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