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中职校共开发了52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并有24个国际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在实施;共有3475名教师分别赴德、法、澳、美、英等十几个国家进修培训;3628名学生获取了22类国外权威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有297名中职生在境外就业。
昨天,在以“开放·融合·引领”为主题的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论坛上,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分别牵头中澳、中俄、中英、中德职教联盟,签署了中外合作意向书。今后,上海职业教育积累的经验做法,也将通过平台“输出”到其他国家。
按国际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课堂里,能看到由校园社团“国贸社”升级而来的国内贸易公司,是由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组织、运营的。校长高国兴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在欧洲商科类职业教育中运用广泛。如今,全校国际商务单证员、电子商务员、商务英语证书通过率均达90%以上,职业英语水平等级证书托业桥合格率100%,商务德语专业学生考取德国证书A1通过率达89%。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有78%的中职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交流,联合培养了5605名中职生。
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国际化教师团队
培养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国际化的教师团队。
在两次赴德国交流学习后,上海市石化工业学校机电科教师徐卫东便钻研出一套“五员六步教学法”。参考德国经验,他将数控机床操作时的六个步骤和五种岗位设置带入课堂,让学生每五个人为一个团队,真实模拟工作中的各个步骤。除了技能提升外,教师们看待职业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赴德国学习3个月后,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教师赵鑫亮感慨:“我们的专业能力与德国同行差距并不大,但他们的严谨和规矩意识,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除了积极引进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每年还聘请20多名不同国籍的外教来上课,充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
多元融合,更新评价机制和教学方法
上海市交通学校2013年引入英国汽车工业学会IMI认证,系统优化了汽车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汽修专业评价方式也因此转变。校长鲍贤俊介绍说,一辆汽车的轴承坏了,如何修理?过去,国内中职院校通常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现在,“没有标准答案,老师给学生的是一个可以继续改进修复方法的方案”。
目前,全市有52个中职专业系统构建了与课改理念相一致的评价模式,并选择相应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已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建立了首个商务汉语教学点,准备启动招生;而国外的舞蹈院校纷纷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求教芭蕾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表示,未来在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融合国际办学理念、深化国际课程标准、加强国际师资培训等方面将做进一步探索,同时做好优质资源对外输出,扩大本市职业教育的贡献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