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向来是票房宠儿。而现实版本中,情报人员究竟是如何“演绎”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汹涌、血雨腥风的?
江苏路389弄21号,是一个曾被注销的地址。一幢有着漂亮蓝色砖墙的三层楼房安静地“躲”在四周林立的高楼间。近半个世纪以来,路人一度以为这是一幢凭借颜值“刷存在感”的保护性建筑。直至近年,它的真实身份才被披露: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派驻上海的秘密领导机关——中共中央上海局。
彼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上海局采取少开全体会议、平行组织、单线领导等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严格执行了隐蔽精干的方针,地下党员们在此秘密开会、传递情报,在笼罩着白色恐怖的上海,开辟了配合正面战场的第二条战线,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上海和西南各城市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因为隐蔽工作做得好,该机关旧址在上海解放前未被暴露。1992年机关旧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修缮和布展,今年7月,上海局机关旧址作为历史展馆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观展者络绎不绝,展馆方表示,展馆的展示内容还在不断丰富拓展中,欢迎社会各方积极提供有关上海局史料考证和收集的信息线索,尽可能还原那些“阅后即焚”的史实点滴。
为掩护工作,家中佣人被撮合成夫妻先来一场穿越。
1945年9月的一天,当时的永乐邨来了一对夫妇,先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太太则身穿旗袍、怀揣小手包,气质典雅。很快两人顶下了永乐邨21号这整栋小楼,并把一家老小都安置在此居住。
这对夫妇就是方行、王辛南。根据上海局领导指示,他们以私人名义顶下这栋楼房,作为地下党活动地点。当时,方行对外的身份是上海关勒铭金笔厂的股东,而其夫人王辛南和党外人士林俊卿医生出面开办了中华医药化验所,以此对外营业作为掩护。
一家老小居住的永乐邨21号,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决策的出发地,会议的召开场所。1947年以后,这里成为党中央派驻上海秘密领导机关,同时管辖上海和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地区一部分党的组织和工作,并在必要时指导香港分局。
由于身处高档住宅区,闲杂人员少,私密性较好,上海局领导常在这里商谈工作,这时,夫妇俩负责望风守卫,会后,再分别把“客人”送出去。据夫妇俩的后人回忆:身为知识分子,王辛南很喜欢穿旗袍,她也是对外协调、应付当时复杂环境的一把好手。至于方行,后人更是感慨:智勇双全。为了掩护地下工作,避免家中人员流动,他还把家中仅有的一男一女两位佣人撮合成了夫妻。
史料发掘和考证,为部分无名英雄“解密”
见证这所有一切的,只有小楼屋前一棵挺拔的枇杷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棵树没被挪动过,时至今日,每年夏天都会结果。
枝蔓的树桠下,推门而入,迎面就是一块巨大的红色展板,令人眼前一亮。如今,小楼的一楼客堂间已被布展成“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史料史迹展”。展览介绍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的背景及此后的工作,以及在此工作过的刘晓、刘长胜、钱瑛、刘少文的个人资料。
展览中还有不少实物,比如:担任上海局政治交通员的陈锦霞携带电报文件的手包、秦鸿钧烈士使用的收发报机、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民保安队”开展“护厂护校护店”活动时的臂章等等。
陈展内容中,还“解密”了解放战争时期策反工作的内容。展馆负责人杨芳介绍,策反工作作为隐秘战线一直鲜为人知,很多为解放上海乃至全国作出卓越贡献的无名英雄只能默默地安躺在历史长河中,此次布展时,经过大量史料发掘和考证,为部分无名英雄解了密。
根据展板,上海局于1948年11月成立策反工作委员会,以张执一为书记,委员包括王锡珍(即陈约珥)、李正文、田云樵等人。为了便于工作,很多人深入敌人内部,著名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就是他们的杰作。
展馆二楼则是方行、王辛南夫妇的卧室及会客厅,内设家具绝大部分是由其后人捐赠并按原样布置的。这里有马蹄形的旧式收音机、黄了页卷的老式插片相册、早已停摆的座钟以及褪了色的老式樟木箱……一切都回归到了原来的位置,在沉默中惦念着当年“阅后即焚”的惊心动魄。
来的都是宝,尤其是带着故事来的观展者
展馆开放以来,引起社会各方关注,热烈反响超出了展馆方的预期。
田云樵的后人来了,捐出了先辈的珍贵照片和物品;曾参与过地下党工作的老太太坐着轮椅来了,她要看看当时“接过头”的地方;还有定居海外的老人托国内亲友登门拜访,说有线索可以指认当年上海局下设的部分联络点……
“来的都是宝。”杨芳说,对于这段特殊历史,史料的收集是最大挑战,随着时间流逝,亲历者越来越少,因此展馆开放似乎也成了当年上海局和外界的一个“连接点”,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料、人员会源源不断地在这里集结。当下,展馆方正试图对那些带着故事来的观展者开展认真的对话及记录。“我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收集、梳理、考证、串联成线,尽可能地丰富、还原那些尘封多年的红色印记。”